(转载) 职工忧什么? 朱运涛
近期,笔者去一些省属大中型企业进行专题调研,遇到不少职工反映问题。他们说:「你们这些宣传工作者,能否把我们的心里话整理整理向上吐露一下?」笔者说可以,只要对企业能有利,对职工能惠及,你们尽管畅所欲言。未料,此言一出,许多职工的话如涌泉一般……憨直朴实的语调中,既对美好的未来有企盼希冀,也在凝重中带著一丝无奈的沉重。
腐败现象和吃喝嫖赌问题。职工们反映,我们工作在平凡的岗位,辛勤耕耘,不计得失。可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些领导的所作所为让我们非常寒心。这些人不仅贪图安逸,而且官僚主义挺严重。职工疾苦他们不闻不问,而是本末倒置地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职工们问,到底是哪些人在挥霍,在高消费?部份企业在困境中尚未见曙光,可厂长高级轿车照坐,商品房照买,高档娱乐场所照去,手机更新得更邪乎……领导自身的不正带来社会风气不正,他们自身形象的扭曲更糟踏了党的形象,依靠职工、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不见了。职工们希望反腐倡廉最好是既抓「小头」更抓「大头」,在灯红酒绿中逮个「油头」。
工人的主人翁地位。许多老中青工人一致共叙,上面讲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是企业管理的主角,到下面有的实际上是被换了「汤」。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民主管理越来越受到冷落,工人正当的参与权被淡化。有的工人讲,企务公开栏是上墙了,可没有职工代表的监督,谁知那是真是假,况且也未按规定定时公布,有的半年才换一次,还是为应付检查,群众关心的问题没见,倒是规章条例占了全栏。再说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可实际上在一些企业成了一种摆设,因为什么都是厂长说了算。还有民主评议,年年都是列表打勾,一线工人大多在不知其然的情况下做陪衬,就那么几个人动动笔就算评议,是实实在在的不切实际。广大职工都知道自己的家底是怎么回事,也清楚头头是怎样的人,但结果该是什么还是什么。
工人们说,希望企业领导能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真正落到实处,让职工看得见、摸得著,并在实践中发挥出作用。
政策执行问题。前些年,为建立企业竞争机制,不少企业实行层层分解承包责任制,一些厂长、经理只顾眼前利益,光拼设备,不投入,结果使国家、企业和职工的最终利益受到损害。近一段时期,又搞改制,企业纷纷肢解挂牌。不少工人说,企业牌子换了,但一切都还是老框框、旧套套,内部管理依然如故,个别企业还强迫职工入股,不入股就待岗,股份制成了领导裁减员工的借口。职工们看著经过改制的企业疑惑重重,实在不敢相信一「股」就能「灵」。不少人更担心地表示,入股的活命钱是否也要「鸡飞蛋打」。
更多的职工对减人增效是理解的,但时下一些企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搞「一刀切」,规定男48岁,女43岁,不切实际搞硬「下」。工人们普遍反映,这个年龄层的从业人员绝大部份是技术骨干或熟练工,正是掌握娴熟技能的好时候,「一刀切」下来后,企业技术岗位从业人员素质打了折扣,工种间的相互衔接断了档,对企业的损失不言而喻。
企业领导班子建设问题。不少职工认为,困难企业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头头问题。他们说,报纸上都披露,明年,厂长、经理经营不善造成企业新的亏损要负责,我们听了心里挺高兴,但总不能眼看著企业倒闭吧。职工们热切企盼有一个勤政廉洁、民主决策、信任职工、大公无私、开拓进取、能把工人当成知心人,带领他们奋力拼搏的好班子。
提高工资及社会保障问题。职工们说,这几年,下岗的职工是多了,再就业工程的作用发挥得怎样,很多同志心里有谱。希望新千年这样的事少听说点,最好下岗的事不要让自己摊上。
去年国家给了企业政策,允许调整工资,但我们中的多数人是涨了「空档」,有的甚至至今仍无增资的「迹象」。眼看著春节就要来临,物价已经上扬,职工们不无忧虑地说:好单位都涨了工资,差单位没涨,这种行业差距已越拉越大,希望有关部门予以重视。不少中老年职工建议,提高职工生活最低保障系数,提高特种行业的税率来补充政府补贴给困难职工的工资。社会养老统筹的问题,职工们反映的也较多,由于社会各项保障制度才刚刚起步,亟待健全,使得部份职工福利得不到全面保障,表现在有房住不起,看病看不起。国家近年所推行的住房制度改革、企业股份制改革、医疗制度改革都涉及到职工的利益,由于在执行中起点差,超出了部份工人的承受能力。例如从住房制度改革来看,由纯福利分房、部份产权到完全商品化,这中间跨度太大,对不少工人来讲,是可望不可即。因此,许多工人普遍要求国家在加大住房制度、医疗社会统筹改革的同时,要充份考虑职工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新千年,大家企盼都好过。
(转载自2000年1月29日的《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