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资本主义复辟内望
库尔马诺夫
〔库尔马诺夫是哈萨克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书记,也是哈萨克工业重镇的工人领袖,此外又是「争取工人国际委员会」的成员。1997年秋天,哈萨克矿工游行到阿拉木图示威抗议,争取欠薪,库尔马诺夫是该次斗争的领袖之一。在那次行动里,他及另一名工人被捕下狱,那位工人后来死在环境恶劣的狱中。本文译自库尔马诺夫在第五届托洛茨基国际会议上提交的报告摘要〕
哈萨克的资本主义复辟进程和另一位讲者琼斯所描述的,与俄国地区的复辟进程无大差异。继1991年的计划破产后,纳扎尔巴耶夫政权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重整,这个经济重整又因纳扎尔巴耶夫政权极之贪婪的性质而变本加厉(霍道尼按:纳扎尔巴耶夫是从前苏联独立出来的哈萨克共和国的现任总统,又是前哈萨克共产党的首脑,其经济政策及落实的方法与前印尼独裁者苏哈图十分雷同)。
纳扎尔巴耶夫的「拼命私有化」政策是由国际货币基金会」和「重建及发展欧洲银行」这两个国际机构所主导,其政策重点落在开发原始物资,以出口到世界市场为导向。与此同时,那些入于制造货品的经济部门如机械制作、金属制作等重工业,却被毁灭。共和国有超过200家最大的企业,包括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炼造业,以低微的实际价值落入了外国大公司的手里。例如在前苏联里入于最庞大的,拥有30种企业合雇6万工人的一个综合工业村,便用1百万美元的区区之数,出售予一间英资公司。至于向共和国昔日的首府阿拉木图供应电力的系统,原价值数十亿美元,却给比利时一间公司以5百万美元购买去了。
现在,国际跨国公司拥有了哈萨克实际上的所有经济领域;从电力到通讯到采矿业。可是,在整个地区上,也同时出现了解除工业化的过程。例如,哈萨克原有60多个围绕著矿业各种操作而崛起的小城市,这些城市现在都落入没落衰败的过程。整个哈萨克地区都变成了非工业化。在矿产资源丰沛的土地上,人民普遍没有电灯、天然油和暖气,并且得要在户外生篝火煮食。
根据协定,跨国公司应该把所得的部份利润缴付给国家,以作为国家的财政开支预算。但这些跨国公司运用了瞒税的技俩:用低价将产品出售给由它们自己开设的离岸公司,所以上缴的税款少之又少。至于那些离岸公司,转个弯又以高昂得多的价格把产品出售给世界市场。结果是国家损失了以数十亿元计的收入。
现在的哈萨克是由跨国公司和国际贷款银行把持著经济。比起强大的跨国公司,民族资产阶级是微不足道,并且是封妻荫子的那种,都是纳扎尔巴耶夫其人其家属及同伙。
政府的施政令哈萨克的人口大幅下降,从1990年的1.7千万人剧降到1995年的1.45千万人。据国家统计委员会的估计,全国有6成人口甚至没有维持生命的最低收入。而据一项独立的社会学调查研究所得,这个比率更高达9成。在失业的数字方面,并没有可靠的数据,但估计失业人数会是高至5百万人。在1990年,有7.6百万人在各种不同工业里工作;到了1997年,只有3.6百万人仍然受雇用。所以,在过去那几年间,一共损失了4百万个产业职位。
哈萨克的经济改革令俄国望尘莫及。反劳工的法例一再引入。在危险度高的产业,工人平均的寿命只有55岁,但新的法例把该业的退休年龄调高至63岁。教育改革把原有的免费中学科技教育及免费的大学科技教育取消。各类社群服务私有化,从而是大幅提高收费,令大部份工人无法应付。政府现在正在修订法例让土地私有化,这样一来,就是给外国公司并侵土地而舖路。
总括来说,哈萨克目前是正在按照拉丁美洲或非洲的模式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这种模式是完全依赖世界市场和跨国公司。我们的任务是把被改革大幅削弱的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列宁和托洛茨基的思想历久常新:革命及社会主义的思想,将会在工人和青年人间找到广泛的听众。
在哈萨克,民族资产阶级是十分之薄弱,无法组织它自身的政党。这种局面印证了托洛茨基的命题,即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全世界落后国家的唯一出路。哈萨克的经验展现了托洛茨基的综合及不平衡发展论的正确性,而且也展现了在一个资本主义无法为深重的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落后国家里,综合及不平衡发展论是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史丹译自《第五届托洛茨基国际会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