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资本主义复辟第一时期的终结

                      马列维斯基

 


    人们普遍渴望「正常」及把车臣打败,毫无疑问是令普京当选的众多因素之一。俄罗斯工人活在骤然而来的商品化的环境下,面对著不停的通货膨胀、工资萎缩,并且在资本主义复辟起步之际所带动的变化的掣肘下,受到种种不可理解的变动支配著日常的生活,工人是迷失方向了。所以大部份工人向往「正常」,换言之,就是结束把他们弄得晕头转向的不停的变动。普京的强国论述,就此得到许多受落者。

    由油价遽增3倍和把卢布大幅贬值所开启的经济上扬(俄罗斯是石油出口国),令俄罗斯的工业在去年增产了8%,使全国生产总值增长了3%。这是继苏联倒台后,全国的生产总值首次有所增长。这令普京政府多了周旋余地,并且令工人对普京寄以厚望,希望从此有机会获得发回工资和退休金,而政府能够顺利得到税收,以确保最基本的服务运作。

    俄罗斯的官僚编制阶层是到了1980年代中后期,才得以把个人渔利的社会特权正常化,这和东欧(特别是波兰和匈牙利,但不是东德)大为不同。东欧自1950年代便渐进地引入私有财产,这使该处的官僚阶层能够有社会适应的过程,并且刺激「私人能动性」。俄罗斯的新生资产阶级便没有这个长达30年的、从「小型商品生产」式的学徒制中壮大过来的便利。

      官僚的资产阶级化过程

    当俄国官僚的领导层一旦明白到,他们不可能在没有波兰式的民众兴起的威胁下「长此以往地继续下去」,官僚便在没有一套长线的成熟计策,没有任何过渡性的措施之下,在商品的惯性思维仍没有植根社会之际,遽然地行动起来。代表官僚大多数的领导层一下子实施国际货币基金会的「冲击疗法」,用推行极端的自由市场来取代戈尔巴乔夫的半吊子措施。这一套「冲击疗法」运用到波兰和匈牙利时,没有引起该处工人的重大反对。

    所谓「冲击疗法」,官僚是国家行政在生产领域方面粗暴地撤退,任由有能力割取民脂民膏的官僚层份子为所欲为,在实质上是把资产分配给他们。所有这些掠夺行为,是在大吹大擂民主的名义之下进行。

    不过,有助于官僚进行私人资本的原始累积的不干预政策,到现在却成为了他们扩大不义之财的掣肘。所以,最初声称反对国家干预的人,现在都希望在国家管制的法网的保护罩下运作。俄罗斯新生的资本主义希望确立自身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它希望在国家的保护罩下来达到这个目的。

    普京的议论是反应新生资产阶级所渴望的稳定性而发出的。他说:「国家愈强大,个人愈自由。」又说:「国家唯其强大和富有效率,才能保障企业、个人和社会的自由。」普京的竞选对手、主张极端自由主义的亚夫宁斯基(此人由莫斯科新生的资产阶级所支持,在全国得票6%,在莫斯科得票19%,远远落后于普京所得的46%)所目睹的,就是俄罗斯新兴的占支配地位的阶级希望开启新一章的意欲。

    3月26日的选举令普京之作为俄罗斯国家的首脑合法化,并且标示了俄国资本主义复辟的第一个时期的终结。也就是说,结束了官僚阶层在私有法的名目下,无法无天地在没有法理根据下分配社会物资的原始累积时期的终结。

   资本主义复辟第一时期的终结

    吞占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款项的丑闻令叶利钦一伙黯然无光(普京尽其所能掩饰这宗丑闻);这宗丑闻象征了一个时期的终结。同样的,也结束了黑社会抢掠企业资产的时期——这些资产被那些前身是官僚阶层的人霸占,他们并且以为就此便确定无误地成为了俄罗斯新生资产阶级的一份子。

    俄国寡头集团的内部现在渴望稳定和安全,而就是国际资本也是这样希望。在这之前,国际资本为恐怕投资会被掠夺成风的社会风气所吞没,所以不敢放手投资到俄罗斯。

    溃不成军的工人阶级现在对由官僚构成的俄国资产阶级不会构成威胁。威胁来自于在地方上壮大的地方政府官僚。这批人并没有干脆完全变为靠恫吓抢掠行事的黑社会,但他们也得挣扎求存,门径就是吞占地方税收,结果是富饶的俄国亚细亚地区的资本无从发展开来。

    普京现在毋须对付不构成威胁的工人阶级;他对付的对象是地方政府。他宣布要加紧对地方和各个共和国(共有88个)的中央控制。俄国对车臣的残暴战事表明,普京准备用极端手法来限制共和国的自治要求。

    在普京的办公厅里挂有俄国彼得大帝的图象。普京口口声称的「俄国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是指由彼得大帝所代表的强国传统,他尤指俄国要建立成为一个「现代的资本主义强国」、「一个融入世界经济体的俄国」。而这个「融入世界经济体的俄国」,普京和俄罗斯政府所意欲的并不是从属性的地位,他们是要重新成为一个强大的霸权。俄罗斯政府在10年混乱之后,现在于军队、情治机关、政治警察及外交方面的重新振作,表明了它要重新成为强国的意欲。此所以,俄国现在谋求各个边界的看管防治,先是在亚洲(阿富汗、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的冲突在在威胁到俄国边彊),继而在巴尔干地区。若有可能的话,俄国有意思参与「西方俱乐部」——「北约」,作为它的一份子看管边关;否则的话,也不惜与「北约」对立。普京希望在沙皇而非红军的传统下,让资本在俄罗斯畅所活动。

        俄国欲行强国路线

    正是俄罗斯的新当权阶级本身的薄弱,令它授权给国家机器以让后者自主其事;而且,也由于帝国主义的各个力量在冷战结束后重新涌现冲突,所以让俄国的资产阶级官僚体产生希望,以为能在世界当前的政治混乱中发挥自主的作用。

    欧洲联盟在里斯本举行的高峰会议,向普京提供了机会,以在欧盟和俄罗斯之间「发展一个真正有效率的战略伙伴关系」。普京希望俄国的核子武器能让强盛时代的俄国重新崛起。

    普京以至俄罗斯新生的资产阶级所持的世界观,仍然是斯大林主义者的现代史观那一套本子。对于他们来说,强国的力量是由能生产多少吨的煤钢和石油所代表,是由强大阵容的军队、最高领袖的才能来代表。对于他们,资本是一宗巨大财富,并无所谓生产方式的矛盾可言。

    俄罗斯的新领袖们希望当一个务实者而不是理论家,但即使这样,他们所描述的世界其实是一个唯心的世界,而他们孜孜以求的宏图大计,也就是这种理想化的果实。这使他们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史丹译自《国际观点》2000年5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