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人民争取独立之战
瓦尔肖斯基
在过去数年,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静观其变,让他们的民族领袖与占领者谈判,以寻求一套结束百年来殖民压迫的全盘协议。现在,巴勒斯坦人得出结论:以色列国仍未打算作出让步,所以巴勒斯坦人只能够通过斗争来争取独立和自由。由美国一手包办的谈判,证明只是一场骗局而已。
「巴解」坚持收复失土
自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1990年代达成奥斯陆秘密协议以来,「巴解」领袖对于他们希望换取过来的最终地位,从未有过隐瞒:以色列最后完全撤出1967年占领区;解散以色列在占领区上建立的犹太殖民区;巴勒斯坦难民有权重返家园;最后,是巴勒斯坦在整个西岸和加沙地带,包括东耶路撒冷之内,建立独立的主权国。
而在以色列领袖方面,他们却是认为——或是被引导认为,巴勒斯坦问题全部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即使关乎到巴勒斯坦最终的地位问题,也一样能够像过去数年的状况一样,以色列是能够把他们自己的观念,强加到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身上。以色列还甚至认为,阿拉法特本人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警察,在对待巴勒斯坦人民的公众舆论时,是可以像对付羊群一样,把人民弄得贴贴服服。因为,在以色列看来,阿拉伯人民就是一群羊,毫无主见,只有盲从。
巴勒斯坦代表团应该是没有同意过,会把他们所要求的整体架构予以削减,以图削足就履。而无论如何,巴拉克在谈判桌上,竟然提出了连他的上任内坦尼亚胡也不敢提出的要求,所以便把谈判一下子拉倒:他胆敢提议,要对巴勒斯坦人的圣地拥有主权。而不管巴拉克这个提法是出于无耻地无知,或是出于故意挑衅,反正就是使谈判完蛋了,而且,这一次挑衅的是非,还不仅有著民族因素,而且还增添了宗教因素。巴拉克在大卫营里所开启的,就是在中东——倘非全世界的话——来一趟十字军长征。历史将记下这一笔。而且,历史也将记下巴拉克这个不负责任的领袖的罪行:这个人挑衅起一场为解放耶路撒冷而发生的圣战。
以色列早埋杀机
面对著巴勒斯坦人民的示威,以色列军队所作出的反应,绝不是「过份反应」,也不是受到一部份巴勒斯坦示威者和警察之使用了武器而吃惊。以色列军队动用了各式各样的武器来对付示威者,包括用上坦克车和直升机从上空发射子弹。凡此种种,是早有预谋的,已经作了很久的准备。所以,现在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按照以色列军队的军事行动计划而行事的。
超过一年以来,以色列军方已经接获指令,要预早作出准备,以便在「巴解」单方面宣布巴勒斯坦国成立时,能够迅速作出回应。根据以色列报章的一些内幕消息报道所显示,以色列军方所设计的各种行动计划,目的是要使巴勒斯坦人为立国行动付出昂责的代价。其中一项军事计划更清楚的表明,「必须要有流血」。而事实上,巴勒斯坦人民现在每日每时在流血。以色列军广泛地应用红外线瞄准器射击枪的原因是很清楚的:毫无疑问,军队是接到命令,必须格杀勿论。巴勒斯坦人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上百人,而受伤者无数,他们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价,可是他们仍然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决心。
巴勒斯坦人是不会屈服的。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战士,已经准备了战斗到底;他们向以色列占领区的目标物作出斗争,而战斗的形式,可以是群众抗争的形式,也可以是游击行动的形式。而巴勒斯坦人战斗的对象,无疑也会针对著以色列,而这便将会导至有以色列平民的死伤。因为,在当下,巴勒斯坦人民的复仇情绪是一概的指向著以色列的占领、以色列的军队,及以色列的殖民区。
还原以色列侵略者的面孔
在过去的数星期,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最大所得的,是把事情说得清清楚楚,并且提醒以色列和国际间的公共舆论:以色列占领的问题仍然是实在的整体架构,而其余所有问题,包括所谓的「和平进程」,只不过是这个整体架构里的元素。在这一点上,以色列及其国际社群的大多数,一向是把两者等同为一的,就仿佛自从以色列——巴勒斯坦自1993年9月在华盛顿签署了原则声明之后,以色列的占领便消失于无形,随之而来的,就只有这么的一个「和平进程」。这个所谓「和平进程」令普天下人心安理得,独是巴勒斯坦人例外。巴勒斯坦人很快便明白,在西岸和加沙地带部份地区,尽管是发生了不可轻看的变化,但以色列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占领著西岸和加沙地带,仍然维持著当地的压迫机器,仍然在巩固著犹太殖民区,仍然在盗窃巴勒斯坦人的水源和土地。
巴勒斯坦人民现在的起义,站在前线的,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警队和阿拉法特属下的政党;他们所使用的武器,是自治区内残余的,由自治政府控制著的少量武器。
在七年前,「巴解」主席作出了一项极端冒险的、惹人非议的选择:他决定用停火来换取由美帝国主义作调停人的以——巴面对面谈判,他并且因应以色列和美国的要求,作出极端的妥协,采取措施用人民之名来镇压那些拒绝让他作出妥协的人。他的一些最亲密的合作者,经常逾越谈判的界线,与敌对的一方联手合作。
不过,阿拉法特和尤其是成千上万个支持他的战士,都不是以色列的傀儡。他们最初之所以接受由以色列单方面开出的苛刻条件,只不过是为了在过渡期结束的时候,换得以色列彻底结束对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占领,以及在解放了的地区上,以耶路撒冷为首都,建立巴勒斯坦主权国。至于阿拉法特所运用的方法是否良好,历史自有分解。而就在当前,当以色列向巴勒斯坦人索取他们的最终目标,以色列便发现它回复到原来的起点,反而面对著巴勒斯坦人齐心一致的民族运动,为争取自由独立而奋身一战。
巴勒斯坦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二环
以色列的领袖纵然想过制造流血和作战,但他们很快便发现,军事冲突所造成的问题,要比他们所设想的多很多。他们发现,阿拉伯人是团结的。阿拉伯人的团结,更由于耶路撒冷和立于其内的回教圣庙这些重要的宗教象征受到危难而更为紧密。阿拉伯人的团结打开了两条新战线。
第二条战线,就在耶路撒冷爆发冲突后的数天展开。这就是住于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公民,他们就在以色列的心脏地区加里尼和华地阿拉区,爆发了真正自发的民众起义。在维时个多星期里,过去20年来在打著使「加里尼犹太化」的政策下兴建起来的犹太人村庄,受到成千上万名巴勒斯坦人示威者一次又一次的包围。就在距离台拉维夫不过50公里的这个地区,多条道路被迫封闭,以防范巴勒斯坦人示威者的石头和土制汽油弹。而在数以十计的阿拉伯人聚居的村庄,示威者每日和以色列警方发生冲突。就在这个多星期里,生活在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民众,齐声一致的表达出他们对发生在占领区的大屠杀的愤怒,也表达了他们对过去50年来,他们对这个强加在他们头上的犹太国家里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和侮辱的愤怒。
警队的暴行和一些政治领袖恐吓要动用军事统治时代(1960年代之前)对待阿拉伯人的手法,就在以色列全国亮起绿灯,爆发了对阿拉伯人的屠杀迫害。数以百计的以色列青少年联群结队,手持棍棒或军火,进袭数处阿拉伯人聚集的地点,殴伤数以百计的巴勒斯坦人。肇事者又向回教寺和居住在犹太人区的阿拉伯人所住的楼宇纵火。至于以色列警察方面,不仅没有制止生事者,并且还向自卫还击的阿拉伯人开枪。在拿撒勒城,由犹太青年闹事而造成两死80伤的后果,才使以色列总理明白到事态的严重性,因此才对肇事者作出谴责。就在这整场冲突里,我们看到「波斯尼亚式」的冲突形态:在一个杂居的社群里爆发的社区间的冲突,其中有一方是受到警察和政府所支持的。
以色列面临抉择
以色列竭斯底里的反应和嗜血的行动打开了一个不易痊愈的伤口,这个伤口势将迫使这个犹太国家要作出一个结构性的选择:以色列是要坚守作为一个犹太国呢,或是继续装模作样的假装民主。
毫无疑问的是,生活在以色列境内的以色列阿拉伯公民,是不打算回复到以往的状况的了,他们会要求实实在在的公民身份。而且,这个要求的坚决程度,是不容巴拉克用他特派的工作组使出财政预算和工作分配的计策来缓和的。
要是冲突仍然是规限在以色列——巴勒斯坦的关系之内,美国政府是会容许巴拉克为所欲为,随他的希望行事。可是,屠杀巴勒斯坦青少年示威者的场面,一旦在电视画面上公诸于世,便在阿拉伯国家及全世界的回教社群内,激发起广泛的声援运动。从2000年10月1日开始,由美国一手建造的新秩序的稳定性,便大成疑问。在黎巴嫩,赫兹波拉克的军事行动有可能蔓延开去,而这些军事行动假如升级,则一场全面战争是会有可能发生的。
以色列——巴勒斯坦的和平标志著「新中东」秩序的稳定。从黎巴嫩的贝鲁特到摩洛哥的拉巴特发生的群众示威,以及在帝国主义中心内的回教徒的动员,在在都是警告讯号,向埃及总统和约旦王发出,也是向世界新秩序的真正主子发出。所以,对于美帝国主义来说,便迫切的需要令冲突停止,制造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拉回谈判桌上的假象。
不过,没有迹象显示,阿拉法特是能够结束目下发生的起义。巴勒斯坦人不是一群驯服的羔羊,他们不是以色列政府的种族主义所幻想的,可以任由牧羊人驱策。而即使阿拉法特能够做到那样,也是不能够把历史扭转,回复到犹太人新年以前的样子了。历史已翻过不可逆转的一页。
(史丹摘译自《国际观点》2000年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