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加强压搾 市民苦上加苦

                         微波

 


    现时,香港经济刚从衰退中回升,绝大多数港人还未从生活重担中喘息过来、分享到经济恢复的好处,工资劳动者几年来被减少或冻结了的工资还未得到增加,却首先面临著各种加价加费的压搾。在十多项关系民生的公用事业机构提出加价的同时,特区政府也不甘后人,向立法会建议提高80多项政府收费,不久还有约70项加费要提出。

    政府的加费理由是:这些加费不会直接影响民生及商业活动。这就是承认,它至少会间接产生这种影响。事实上,「羊毛出在羊身上」,增加了的收费几乎都会被转嫁到市民及消费者肩上。政府自己也要加费,势必鼓励和助长加风;既然它自己不能以身作则,自然难以不批准各大公用事业机构的加价申请(虽然它们多年来几乎每年都有庞大的溢利)。政府现时拥有非常庞大的财政储备,而所建议增加的总收入是670万元,并不构成非加费不可的理由。

    在12月1日开始实行的强制性公积金条例规定,月入4千元或以上的雇员都必须供款5%。许多雇主把自己所须负责的5%供款,也用各种方法转嫁给雇员负担。例如:雇主强迫员工改为自雇,减薪资5%,少报雇员工资入息,等等。这样,有关的雇员便要加倍地负起重担。不同意的人,有许多都会被停工、失业,有些工厂商号则因经营困难而索性关闭、停业。这样多给工资劳动者带来的坏影响,是特区政府不肯设立全民性退休保障制度、拒绝推行中央公积金、推卸了自己应负的共同供款和管理的责任而实行现时的强积金办法的结果。

    紧接著强积金供款的,是卫生福利局又推出医护改革咨询文件,「建议」40岁以上市民开始供款1%至2%,以解决上涨的医疗开支,把政府对此原本应负的责任又推在市民身上。

    以上的一连串事例,清楚表明特区政府的措施正在不断地搜括港人的民脂民膏,尽一切方法去压搾港人,使中下阶层不断加重负担,尤其是低下层更被压得透不过气来。

    另一方面,政府在「资源增值」的号召下,又迫令属下各部门紧缩开支,替政府节省拨款。例如,回归之后,政府对8间大专院校的拨款,继3年来已减少10%之后,明年起的3个年度内,将再削减6%至7%。即近24亿元;其结果将使大学质素难以提高。而且,从01年起大幅削减各大学的医科、法律学科、社工学科等的收生学额,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的学位课程更会在4年内削减近一半。另一方面,大学学费则会从现时的每人42,000多元,在未来10年再度大幅提高,其「理由」是要「收回成本」,这种「理由」有如对公共医疗服务一样,仿佛政府每年从卖地和税收中得到的逾千亿元收入,不需要用作教育、医疗等的支出似的!这完全是高官贪得无餍、只顾表现个人「领导」才能而极不负责的言行。

    多年来,特区政府的外汇储备高达4千亿元以上,时常居于世界的前列,但当局却仍然尽量向低下层市民搜括,同时对富人则大助其更加致富,以致贫富日益悬殊,使每月工资收入低于4,500港元的劳动人口,在最近几年增加了45%。香港社会保障学会根据统计处所得资料显示,99年香港最低收入的20万户家庭月入平均只有3千元;而过去10年,本港实际经济增长达4成,但贫穷人口却增加4倍,近100万人,他们的收入越来越创新低,越来越多地跌至贫穷线以下,加入到全球总人口1/5(12亿人)的穷人行列中。一项名为「2000环球全面薪酬研究」的国际性调查发现,香港行政总裁人员的年薪动辄高达500万元,有些「打工皇帝」更超过1千万元以至1亿元,是亚洲地区之冠;而香港一般制造业工人退休后的收入,只及其退休前的3成,排列全球26个国家及地区同类收入的第25位。

    这种结果,完全是官商勾结、联合治港的特区政府政策措施所造成的。全港中下层市民必须团结起来,一齐捍卫自己的权益,反对港府这些倒行逆施,迫使它的政策无法得逞。同时,劳动人民还要努力争取加薪,改善待遇。像最近国泰机师与资方的不断谈判,已争取到初步的成果,便是新的例子,表明劳动人民自己的权益待遇,是可以经过有力的行动争取到的!

    2000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