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中共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
张开
中共中央在今年10月11日通过并公布了《关于制定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作为制定该计划的指导思想、方针和措施的准则。
《建议》首先宣称,今天已达到的主要成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要求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它重申中共「十五大」提出的远景目标。「十五」期间(2001至200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这就是说,10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要增加一倍,亦即从预计今年末可达到的87,000多亿元增加至174,000多亿元。
为了达到这样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它提出「十五」计划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要充分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而现时「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这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
《建议》几乎是把过去党政文件中列出的应做的方针、政策、措施罗列起来,对方方面面都要应有尽有的加上诸如努力增强、促进、发展、发扬、完善、健全、重视、改进……等字眼,其总目标就是继续推行现时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把已经初步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调整好,推进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成为全面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倘真达到这些目标,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全面完成。从这个意义说,这样的「十五」计划将是替中国进一步复辟资本主义起重大的促成作用。不管中共在「市场经济」前面冠上「社会主义」的美好形容词,这种市场经济实际上仍是资本主义性质,更加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
《建议》具体地重申: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积极探索国有资本管理的有效形式,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形式,实行股份制。过去,政府曾规定,在中外合资的股份制企业中,凡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必须由我方控股;但现时却不再提「国计民生」的限制了。过去,国有企业是受到国家各种优待和补贴扶助的,现时却遭大量减少,以便政府「要为各类企业(包括私有、外资等企业——引者)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建议》语)。诸如此类的改变,将使国有企业越来越难与非公有制企业竞争,越来越处于劣势而减轻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丧失其「主体」地位。特别是在明年入世贸之后,这种趋势将会加速。结果,将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起决定性的支配作用,是中国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的表现,因而是大开历史倒车的。
朱镕基在对这个《建议》的「说明」中,宣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深化国企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还有许多艰巨工作要做,最主要的工作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股份制改造。这些话意味大中型国企还未改造成资本主义的性质。国家多年来每年都投入逾万亿元去增加国企的固定资产,据称国企的资产总值已达8万亿元以上,倘从这项数字看,是高出私有制企业许多倍的。但这似乎不是资产净值,如果减去国企的实际亏蚀和负债,其净值有多少,笔者现还未有这项资料。
美丽虚言背后的实际
至于宣称国企已经基本上扭亏脱困,那是很可疑的。由于中共中央以国企负责人能否扭亏脱困作为升职或撤职等的准则之一,势必助长大量负责人弄虚作假,谎报成绩,以免受罚,反而可得奖金及好评。例如,据99年12月24日《苹果日报》报道:中国财政部抽查100家国企上年度的会计报表后发现,造假账问题严重。其中89家企业虚报利润27多亿元,81家多列资本37多亿元,83家虚列所有者权益26多亿元。这些国企的报表且已经通过82家审计机构审核。今年1月18日的《星岛日报》报道:99年有3千家国企实现扭亏目标,同时又有约2千家国企出现亏损。该报在3月8日也报道: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在3月7日的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承认,国企亏损是「扭转了一批,又新增了一批」,「在市场条件下,企业今年盈了,明年亏了,难以避免。」这些都表明「基本实现」扭亏脱困目标的说法是不可靠的。
《建议》又断言现已获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的成就。所谓「总体」,就是「事物的全部」、整体的意思;「小康水平」就是指家庭经济已达到「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的水平(均据《辞海》的阐释)。今天,全中国人民的生活果真已过著这样的好日子了吗?事实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带来日益扩大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对于城镇下岗失业者、农村的困难户(据大陆学者估计,他们合共有1亿人左右)、以及被迫要到城镇找工的农村流动人口,都谈不上已生活在上述定义的小康水平上,反而大都几乎是处于或接近于贫穷线上。尤其是为数众多的农民,据一些研究「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大陆学者一再指出,中国的农业已变成一个没有盈余的产业,而农民则面临著因遭横征暴敛而负担过重,以及收入偏低等问题。这里举出一个产粮大县(湖北省监利县)的例子便可见一斑:该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在今年2月10日含泪上书国务院领导,开头总结指出:「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跟著他列举事实数据加以证明。其后,国务院作出批示,由「农业部派员暗访棋盘乡、汪桥镇,写出长达17页的调查报告。报告认为李昌平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当前农村、农业和农民存在的问题。」湖北省委书记和省长前往「调研」后也「认为:监利县棋盘乡等一些乡镇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上是大陆一份报章较详细地披露出该信和报道的。朱镕基的《说明》中也承认:「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中西部一些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甚至出现负增长。」
而实际上,造成该信所列出的问题的主要根源,是现存的官僚制度和中共的错误政策措施,它们不仅只存在于监利县,而且会遍及全国各乡村的。这样的现实,有力地揭破了上引《建议》所吹嘘的「小康水平」牛皮。这也表明农村社会的矛盾是严重地存在的。
社会矛盾和问题仍在发展
《建议》对今天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只说了前面所引的3点,共23个字。朱镕基的《说明》对此有比较多的承认(尽管仍是轻描淡写、不肯完全如实地全部承认的):
「应当充分认识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不高;一些重要资源相对短缺,就业压力加大和部份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农民和城镇部份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因素仍很突出,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尚不完善;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一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较差。」
不管《建议》满纸充斥著美丽的句语,要求做到这样、达到那样,以期改进中共的缺点错误;但这些要求,几乎已成为党八股、官样文章,难以为地方官员干部落实执行,难以帮助中共克服它的缺点、错误所造成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上引朱镕基所列举的矛盾和问题,只是其中的许多种。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越是发展,则在原有的官僚层与工农大众之间的主要矛盾之外,更恢复了中国旧社会存在过的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重大矛盾,而使各种社会矛盾斗争更加复杂化、白热化。因此,中国经济即使能够迅速发展,如果主要是私有制经济力量的迅速发展、壮大,那也将意味是上述的阶级矛盾斗争的迅速发展,最后要由工人阶级发挥出力量才能解决。
2000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