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撞机事件看中美关系

                         军行

 


    美国侦察机4月1日在中国海南岛空域附近被中国两架战斗机拦截,并发生相撞,一架中国战机堕海,机师王伟失踪殉职,美机也有损坏而被迫降落海南岛,机组24名人员同遭扣留。在中方坚持之下,美国为要机员获释,便致函中方对失踪飞行员及飞机表达诚挚的遗憾,以及「就美机未经口头许可而进入中国领空和降落中方机场向中方表示非常抱歉」(但信中仍无作出认错式的道歉),中国政府才释放了全部机员。这表明美国军机长期以来在中国沿海领空进行间谍侦察、搜集情报的任务,以世界宪兵头子自居,是霸权主义的表现。因而造成这次中国机毁人亡的悲剧,这种霸道行为是必须予以谴责,在中国沿海空域的侦察飞行是必须停止的!

    但在机员返美后,美总统布殊的态度随即强硬起来,指责中国扣留机员11天,坚称美机在国际空域执行任务,没有做错,绝非祸首,还会要求美国代表严厉质问中方,为何挑战「合法飞行」的美机?美国务卿鲍威尔也声称,美方没做错事,因此不可能会向中方道歉,「道歉意味要对撞机事件产生的一切后果负责。」

    布殊在上台之前,已不认为中美是友好战略伙伴关系,而是重要的竞争对手,视中国为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威胁力量。他上台后认同其国防部长提出的建议,放弃二战后重欧轻亚的战略部署,反映出美国要把头号敌人由俄国改为中国,对中国采取强硬的政策;从而更加打台湾牌,帮助台湾加强军力,在撞机事件后不久,他就批准向台湾出售可能达50亿美元的先进武器,包括驱逐舰、潜艇和战机等。他甚至一度对传媒表示,一旦台湾受到大陆攻击,美国有义务保卫台湾,将竭尽所能帮助台湾进行自卫。虽然他稍后声称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并没改变,出兵协防台湾只是其中一个选择,也希望台湾不会寻求独立,而信守「一个中国」的原则,这些较温和的多少带外交式的说法,也难抹去他先前那种强硬态度的真情流露。

    布殊是非常右倾保守的美国资产阶级代表,自视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盟主,要在世界各地保护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此,他领导下的政府单方面退出改善地球温室效应的《京都协定》,以免这项协定损害美国有关工业的利益;此举连欧盟等国也表示不满。美军核潜艇在夏威夷撞沉日本渔船,造成9名日人死亡;它的核潜艇又未经许可而驶入日本港口,等等,都激起日本民众的愤怒。它以「间谍」理由驱逐51名俄使馆官员,表现他对俄国的强硬姿态,招致俄国同样的报复。布殊上台后显现出对北韩存有敌意,使朝鲜半岛局势重趋紧张,引起南韩人民的反美情绪愈来愈高涨,2千名民间组织成员示威,抗议美国发展全国导弹防卫系统。它所推行的经济全球化,更是到处激起各国民众的抗议斗争……。所有这些,都显示布殊所加强推行的霸权主义普遍遭遇各国人民的反对。他的强硬外交政策,也将增加与各国间的摩擦不和,加剧世界的军备竞赛。

    中国日益实行市场经济而走向资本主义化,是美国所乐于见到并设法推动中国全面加以完成的。中美两国在经济、贸易上互有重大的利益关系,美国资产阶级和中美两国当权者都不愿两国关系太过恶化,以致损害自己从对方所能得到的经济利益。这是撞机事件不致继续闹大、北京不愿利用民众情绪激烈反美的原因。但在可见的这几年间,中美关系将不会是融洽友好的。这些发展也说明,几年前北京领导人宣称与美国建立友好战略伙伴关系,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这种关系只能建立在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制度而非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

    台湾当局利用布殊的强硬政策,花费非常巨额的资金,从美国买入大量武器,这并不能有效保卫台湾,反而会激起北京的负面反应,加速两岸双方的军备竞赛,加剧两岸的紧张关系。这又一次表明,要达到两岸的最终统一,必须两岸都实行彻底的民主改革,以便在全面民主的基础上实现两岸人民自愿的和平统一。

    2001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