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战争是好事!

                     车苏多夫斯基

 


    路透社2001年9月16日报道,布殊总统的谈话说:「我对经济的恢复怀有最大的信心。这次突然事件无疑会影响我们的经济。但,我们要全世界看到,明天,商店要开门营业。工人要回厂工作。」布殊总统打算发动「及时的」军事打击来提高证券市场的信心。

    美国对战时经济又作何规划呢?在恐怖行动袭击世界贸易中心和五角大楼之前五天,布殊总统曾经预示:

    「我一再申说,祇是在战争时期,在衰退时期,或者在突发事件的艰难时期,才动用社会保障资金。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总统的花言巧语的口气表明了他已安排好扩大美国战争机器时限。嘁嘁喳喳的「衰退」和「战争」叫声,是用来制造美国的舆论,以便把国家的财力物力完全转移到军事工业方面去。

    紧接著,从恐怖袭击的恶梦中惊醒过来的传媒,在每天的政治评论中,充满了「爱家乡」、「忠诚」和「爱国家」的词句。而在这些词句背后隐藏的目的,却是制造新的法律依据,为「更新充实国家的防御力量」敞开大门;同时也为美国在各地区采取直接的军事行动提供正当的理由。

    这样把民用生产转为军工生产,就会使财富从民用必需消费方面流入国防承包商的手中。

    在布殊政府背后的是强大的「五大」国防承包商:洛歇.马丁(Lockheed Martin),波音(Boeing),雷塞安(Raytheon)等等。他们日益同能源巨头结成伙伴。这就是沿著战略输油管道发生的许多地区战争和暴乱的幕后文章。

    五角大楼的国防承包商已经把人员和资源从「民用」改为「军事」的生产线了。举例说,美国最大的国防承包商洛歇.马丁(LMT)由于商业卫星市场「需求平淡」,大幅度缩减卫星部门。公司发言人一再保证说:洛歇把它的财力资源从麻烦多多的商业性企业转移到能赚大钱的生产系列先进武器,包括生产F22猛禽式高科技喷气战斗机的「正确方向」来了。这种战斗机是在佐治亚的洛歇.马丁公司属下的马里埃达(Marietta's)飞机工厂装配的。每架价值8,500万美元。而3,000个直接的职业岗位一个工期最节约的花费为2,000万美元。

    波音公司以2亿美元投标获得与国防部签订生产联合歼击战斗机(JSF)承包合同,仅仅保住了三千个职业岗位,仍然抵销不了近年来波音公司西雅图飞机工厂的大批解雇。在波音公司,每一工期生产JSF联合歼击战斗机计划要花费纳税人6,670万美元(《西雅图邮报》2001年9月7日)。难怪美国政府要削减社会保障计划了。

    今天美国生产系列先进武器未必能够消退高涨的失业浪潮。

    美国经济的新趋向,会产生上百万亿美元的高额利润,这将使少数大企业得以填饱私囊。

    使用为民用经济解雇的有特殊技能和专业的工人这个丰富的人力资源为美国公司筹措资金——以所谓「对外投资」的形式——美帝便能扩展到全世界的各个地区。

    (蔚然节译自加拿大《新社会主义者》2001年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