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的经济危机
柳真译
阿根廷经济和社会的爆炸清楚地表明帝国主义所积累给她的内部矛盾。
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制造工业的阿根廷,被西班牙、英国和美国帝国主义者连续不断地非法剥夺已有许多个世纪了。
这个国家可以看到一天有2000人沦落到贫穷线以下的生活水平,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有过优厚的待遇和合格的专业。阿根廷有1,400万人的生活不到4美元一天,而他们却面对摆满食品和生活消费品的超级市场。
当美国和英国的消费者或多或少受到鼓励,拿出他们的信用卡无节制地消费,以「挽救」他们国家经济的时候,阿根廷人却被告知:他们不得不挨饿,接受政府机构的裁减,达到20%的失业率,政府资助的企业把工资削减13%,和付给过低的报酬,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停付退休金,以便拉卢政府能够偿还它的外债。
阿根廷对帝国主义的依附,体现在长期的货币不稳定、对外投资者和银行拖欠巨额的债务。
在80年代晚期,当物价每个月以两倍的速度增长时,政府非常严格地限定比索对美元的汇率。那就是说,一比索可以兑换一美元,而阿根廷的利率同美国流行的利率是相同的。
这一个措施稳定了货币,并且在几年当中开创了经济的扩展。可是成本在外国的债务中仍继续增加。
在1997年标志太平洋「虎」的经济的真正弱点,在东南亚已变得很明显了。泰国、印尼、南韩、台湾、菲律宾和其他国家出现了货币大贬值、工厂关闭、贫困增长和社会政治的不安定。
这些事态的发展在其他「新兴的市场」像俄罗斯、巴西引起了危机,当希望繁荣寄托于「新技术」被抛弃成为昂贵的冒牌货之时,世界贸易迟滞,而最终在2000年走入逆转时期。
这些问题集中在财政和股票贸易部份,那是巨大的水泵,从前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汲取财富进入美国、日本和西欧的银行金库里去。
1998年,巴西一个股票市场的暴跌,使巴西货币的价值剧贬。从巴西来的降了价的出口商品是阿根廷的主要竞争者之一,因为货币的行市牌价是限定的,阿根廷不能贬低比索的价值来报复,阿根廷的经济遂走进衰退。
这不仅使阿根廷人失去工作,而且使它丧失了出口利润。这就是说,这个国家不能如期偿付她的美元债务。政府不得不在国外提供更高的利率,以便借得更多的美元来偿付已过期而未偿清的贷款。
2001年第三季度,阿根廷全国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几乎降低了5%。制造业和建筑业降低的数字是7.1%和12.3%。银行家觉得比索的估价过高,超过了50%。
这个国家很快就债台高筑,达到1320亿美元。为了把钱都一起积累下来偿还债务,激进的总统拉卢采取了一种「零赤字」的政策。严厉的措施强制施行了。公职人员的工资削减13%,更多的削减还在威胁著,退休金也要削减,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根本不予支付。
许多阿根廷人实现汇率的限定标准,是在强大压力下进行的,并且采取措施把他们的比索兑换成美元,或者在良好的情况下,在国外,把他们的银行存款换成美元结算。在2001年,有180亿美元汇出国外。
政府因此采用了严格的金融管制,包括小额提款。同时,国内的利率必须追随美国的利率。结果政府不能降低利率去支持阿根廷遭遇困难的企业。
拉卢的激进政府使各个社会阶层,包括反对它的阶层成功地团结。
穷困的专业人员、破产的小商人和零售商、没有现款的公务人员、挨饿的领取抚恤金的人,和失业的工人及青年群众,都团结起来要求拒付外债,立即降低比索的价值。
危机的起因,既不在于竞争,也不在于继任的阿根廷政府的腐败。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通过资本剥削人民的劳动。
利润取自无偿的劳动时间,工人们对生产出商品的贡献大于他们所得到的工资。
阶级斗争根源于人们拿取剩余价值和占有工人在劳动进程中所生产的商品。这是驱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这种情况是近几十年来差不多每一个时事评论员曾经痛苦地隐瞒著的。
但是,集中起来的世界危机,已经把这个因素给世界带来迫切的关注。它最强有力地表现出阿根廷人民的命运,但帝国主义却将之归咎于阿根廷人民和他们抵抗的强大精神。
(柳青译自《工人国际报》2002年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