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民众进一步动员
霍理
阿根廷民众的社会起义,继去年12月推翻拉卢政府后,不仅没有平息,反之更有深化和蔓延的发展。在2002年2月1日,全国各地又有大规模示威,反对最新一任政府人民主义者杜哈德。杜哈德在临危受命之前,口口声称他的心是与民间相连,但他一旦上台,理智却告诉他,要和之前的总统一样,站在银行家和帝国主义一边。
在今天的阿根廷,群众示威无日无之,群众的普遍口号之一,是:「他们全部都要下台!」这个「他们」,是指资产阶级政客,而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杜哈德。
2月4日路透社的电讯这样形容民情:「阿根廷随时会爆发暴戾的社会动荡,这个素来以欧洲人子裔自傲的民族正备受每日发生的事态冲击,而这个国家曾经是全拉丁美洲生活标准最高的国家。」这则电讯反映了阿国内部向有的种族主义情绪:阿根廷是欧洲人而不是拉丁美洲人。不过,随著「自由市场」经济的海市蜃楼的消失,这种自骄自大的想法也吹破了。
阿根廷一向是人民主义的碉堡,不过,在今天「他们全部都要下台」的口号下,使到素来垄断政坛和工会的贝隆主义也发生动摇。
街坊组织活跃
正由于工会被官僚严密操纵,加上失业高企,致使这次大规模社会示威的主力,是落在邻舍组织、贫民和失业者身上。而在他们积极行动的压力下,也使工会不得不有所表现,渐渐发起行动。
阿根廷的托洛茨基派分成几个组织,不过,他们在组织邻舍委员会方面则是意见一致。现在,这些邻舍组织纷立,仿似地方苏维埃,分布在大布宜诺斯艾利斯以至全国多个地方。据最大规模的一个托洛茨基主义派别「工人党」的喉舌报道:「在1月20日,区际议会决定为这场人民运动设立新的政治架构。而在25日,我们发起了继12月19——20日之后第一次在全国敲锅游行大示威,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这个运动在大布宜诺斯艾利斯产生了第一个人民议会。」
而另一个托洛茨基主义组织的喉舌报《民主工人》,呼吁在起义群众的基础上成立全国工人及人民代表大会,它说:「号召这个大会的条件和力量已经存在!社会各个战斗力量已经发出这个呼吁。」
在托派运动里,对于是否提出「立宪会议」的口号出现分歧,不过,随著政治危机日渐深化,一些具体口号已经逐渐确定下来,如撤销外债、归还存款给存户、发回工资和退休金,制造工作机会等。
经历「全球化」的阿根廷在现时的职位,只能提供给半数的就业人口;由「自由市场」产生的经济危机,除了社会主义之外,没有其他解决出路。前阶段的经济繁荣造就了拉丁美洲最强大的有组织的工人阶级队伍和最强大的工人组织,这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在未来数月,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者将遇到历史的考验,国际社会主义者有需要密切注视阿根廷局势的发展,随时准备建立国际声援行动,反对阿根廷统治阶级的暴力镇压。在2001年12月19-20日阿根廷群众动员中,已知有30人被杀害。
(史丹摘译自《社会主义行动》200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