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左派新发展

                         卡茨

 


    〔本文写在2001年12月阿根廷爆发群众大示威和连串政局变动之前,为我们对阿国左派的近况提供一些内望。〕

    阿根廷左派在2001年10月14日大选中取得空前成绩,而且捷报频频,在大学选举中又得到新胜利,并且能够在国内危机当前组成了一个有共同纲领的左派大联盟,共同发起了第一次联合大示威。

    在今天的阿根廷,「左派」一词囊括了社会上所有激进抵抗力量:工会、组织路障者、学生和民主人士,及体现社会主义纲领传统的各派政党如共产党、托派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MST)、「社会主义运动」(MAS)、「工人党」(PO)、「社会主义工人党」(OTS)、「自主解放」(AL)、以至毛派等各类社会主义派:「人民工人党」(PTP)、「阿根廷社会党」(PSA)及「人道党」(PH),尽管把最后这个党纳入左派范围,或许会惹来争议。

    2001年11月16日,左派在三点上达成协议,发表联合声明:

    1、有需要在「拉卢下台!」和「反对国际货币基金会!」的口号下制订政纲,反对政府;

    2、提议政府有关于经济的开支,「不要偿还负债」;

    3、面向广大群众,发动群众动员:「支持工人群众所有斗争」。

    诸如拒绝偿还外债这些大众化的口号,将使左派能够深入群众运动。阿根廷左派在今天之增长,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中期。随著汶南主义没落,政府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威望滑落到低潮;与此同时,左派亦在前苏联倒台的打击下逐渐回复元气。不过,在那个时候,左派对群众的影响力仍然不及1980年代中其时,也不能与尼加拉瓜革命和巴西工人党诞生的那些年代并论。不过,阿根廷左派在今天取得的进展,事实是反映了左派在拉丁美洲大选中普遍得利的大气候,也反映著普遍兴起的民众运动如巴西的无土地农民的直接行动、墨西哥萨巴蒂斯达运动的兴起。

             新景象

    左派今天的新气象一改从前,那就是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在今天已经不再构成战略争议的中心。面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退却,已经毋须再争论是否应该把他们纳入左派阵线。私营化的「阿根廷工业联盟」对帝国主义刻意奉迎,又鼓吹把比索贬值,所以很显然的,已经毋须将之视为有潜力的盟友,就像1970年代由盖巴特引起的问题。不过,「阿根廷工人中心总工会」的领导层(CTA)仍然是明目张胆地保留民族资本家和资产阶级的方案,尽管支持面已日益下降,但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是继续构成问题,造成很多战术性争议,例如该和谁合作、怎样的行动,等等。幸好这些争议已经日渐次要,不能妨碍左派得以组成联盟。在今天,用更突出鲜明的左派立场建立群众行动大联盟,已经是很有可能的事。

    国际间左派状况的变化,也是助长阿根廷左派取得进展的成因。现在,当然再没有前苏联时代及毛泽东生前那种谁是左派或不是的争议,而在那时,一般是根据是否自发地支持古巴以反对美帝国主义,作为划分左派的标准。在今天,争议会是围绕对拉登的定性。不过,这个争论仍未触及建立社会主义力量联盟的对象方面,所以仍未产生大问题。

    阿根廷今天的左派多少有点像欧盟一些国家的极左派,即是联线起来对抗社会民主派,只不过它们仍未在组织方面有突破,但已逐渐建立政治影响力。比起巴西工人党之从属在社会民主派的霸权之下,阿根廷的时机已经成熟,能够建立一个统一的左派前瞻。

        左派三大战略考虑

    阿根廷左派结盟在过去有许多重大争议,那些争议在在成为障碍,损害左派组成阵线。正如前文所述,其中有些争议已经成为次要,而在今天继续存在的,仍有三大方面,构成了三种富建设性的战略性的争论和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阿国历来的争论焦点:有需要建立一个革命党。这个说法是对应于组织联合阵线而提出的。这个见解意味要组织一个单一的组织,朝向内望而忽视组织外围的集体智慧。现在,为组成一个统一左派而斗争,可以使各方力量发展一个共同见解,回应当前形势。

    第二种战略选择,便是是否把左派统一的全部希望放到工会,即是希望最终使「阿根廷工人中心总工会」完全激进化,变成类似巴西工人党之类的组合。这个观点在阿根廷历史上同样根深蒂固,不过,人们现在愈来愈看得清楚,「阿根廷工人中心总工会」的政见始终紧随贝隆主义,偏向民族资产阶级而不是社会主义。但虽然这样,左派在正视这个现实之余,也看到不同工会有不同的取向,不能一概而论。左派已经知道,本身必须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才能对「阿根廷工人中心总工会」发挥影响。

    第三种战略,是由一些左派提出,认为应该在近年间兴起的反抗运动中建立组织网络和架构,这些运动包括了堵路运动、占地运动和一些人权组织。在阿根廷社会里,有许多充满战斗性的社会组织,通过直接行动的方法挑战政府。检视一个左派组织是否有生气的标准,便是看它介入这些运动的程度。所以,如果仅用这些运动在大选中的得票率来看它们的实力,便是大错特错了。不过,也不应该美化这些运动,以为它们是和社会上向有的诸种问题绝缘。例如,这些运动有些是非政治化的,而且一样会左摇右摆,在左派和贝隆主义的独裁人物之间截然转向。

            前景乐观

    左派统一的战略比起前面讨论的三种战略,在争取社会主义前景方面是更具有进步性和现实性。不过,左派倘要得尽其利,便需要明白和承认上述存在的各种可能性,而且要主动改进文化气候,使之对左派有利。时至今天,昔日令左派耗损的宗派主义已经大幅减少,但并非完全消失。一些组织已经明白,它们的敌人是资产阶级而不是和他们接近、同样在每日受苦的同志。左派人士之间在讨论时使用的语言已经多了互相尊重,尽管仍有好些左派仍然用寻衅的语气和作风争论。

    阿根廷的政治传统崇尚政治强人,这一个论题,左派将来也有需要正视。在过去,左派组织俱用:「只应在内部讨论分歧意见」而盛行压制言论。随著现在大为开放、民主和文明的辩论风气,左派将能开启一个具吸引力的空间,为寻找「新人类」的人提供一个榜样。

    多年来,说什么「我们完蛋了」、「70年代已经逝去」、「社会主义已死」之声不绝于耳。不过,人们同样深深记取,革命者是坚忍不拔的梦想家,眼中只有胜利。

    (史丹撮译自《国际观点》2002年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