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紧缩开支 市民被迫牺牲

                         振言

 


    香港政府早前曾公开推断,01至02财政年度将有656亿港元赤字。这个数字有无像以前那样被大大高估,稍后即有分晓。财政司长梁锦松跟著提出他上任后第一份财政预算案,预料下年度仍会出现452亿元赤字,要5年才能达到收支平衡。这预示在未来5年内要大幅收紧开支,把公共开支削减到本地生产总值20%或以下,港人被迫必须为此作出牺牲。

    他本来应该宣布实行各级累进利得税,以大量增加收入、弥补赤字的。许多工商业资本家在香港大获溢利,理应按获利比例纳税;而且有多个工商业团体也表示同意(或不反对)增加利得税;但他却不肯这样做。

    他提出要各级公务员减薪4.75%,而又否定了高薪「公仆」应削减多些薪酬的合理做法。如果实行18万公务员和16万资助机构员工同比率地减薪,这对低中层员工很不公平;他又未与公务员及其工会磋商和参照仍在进行的私营机构薪酬趋势调查,便单方面作此建议,更激发了广大公务员及其团体的强烈反对,其中一部份还声言要采抗争行动。这样的反应,迫使高官们不得不转变口风,以缓和不满的情绪。其实,必须大幅度减薪的,应该是政府、公营资助机构的首长级和高级人员,他们至今享有非常高的薪酬待遇,单在01年便提高了4.99%,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相类似职务的高层人员;而低级的公务员和资助机构员工的薪酬却不很高,同比率一刀切地减他们薪,难怪激起他们的普遍反感。而当局这样做也势将鼓励资本家照样去做。

    他拒绝了环保人士的提议,征收环保税,而且连研究工作也不进行,态度保守。他只指出,港府未来会考虑「商品及服务税」,和削减薪俸税个人免税额。这是回应政府委任的研究扩阔税基委员会不久前提出的报告建议的,这个报告赤裸裸地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维护其利益,而主张由中下阶层市民多负担税项(因为商品及服务税是广大市民无可避免要负担的)。如果将来实行或部份地实行这个报告的建议,则港府便会进一步扩大贫富悬殊的鸿沟,而不仅仅是没有表示关切如何去阻止其扩大,纵然这个新预算案在公众压力下宣布一次过地宽免了一年的差饷和水费等措施。

    预算案提出各部门未来4年的开支只有1%的增长。如果这又是一刀切的规定,则对港人的医疗福利等的影响很大。医管局现时预算02-03年度的收支与政府的拨款预算相差5.82亿元,这项巨大赤字要由医管局自行承担,虽然它现时仍有10亿元左右的财政储备,但它仍要尽力在病人身上打主意。例如:决定实行急症室收费(一度提出每次收150至200元,从而废除过去港英时代从不收取费用的市民这项应有福利);考虑不给予病人贵价的新特效药,门诊提高收费及加收药费每次10元,提高公立医院内私家病房的收费至成本以上,现有合约制医生约满后将不续约,等等,从而影响医疗服务质素及加重病人负担。

    房委会也预算下年度将有20亿元的赤字,估计05至06年的赤字会到32亿元,以此作为增加收入、紧缩开支的「理由」,从而会减少兴建公共房屋(包括居屋),重新帮助私屋发展,掀高物业和租金的涨风。

    预算案又透露,政府在现财政年度再出售150亿元地铁股份后,会在04至06年再出售200亿元政府资产。据了解,九铁、机场、政府隧道和邮政服务都会在考虑出售之列。这些涉及公共服务的机构一经私有化后,其管理层必然以尽力追逐商业利润为目的,尽可能经常增收费用,因而大大加重市民的负担,而收益则落入私人的口袋里。

    港府是香港最大的雇主和业主,但多年来借助于外判和中介公司之手(后者从中增多一重剥削),实行低薪聘用员工,以致食环署公厕清洁工被揭发时薪只有7元,全年又无法定假期休息等无良压榨。库务署在被批评后虽向各部门发出工作指引,但文职员工仍不受指引保障,有些中介公司把临时文书助理的月薪定为4千元不到,供应给水务署,每日工作时间则为8时半(3月17日《东方日报》报道)。这是雇主无良的又一例证。

    香港的失业、半失业率不断在上升,据官方预测行将升破7%。而香港工商业资本家便利用现时失业率持续高升乘机加紧压搾雇员。据香港雇主联会的调查显示,传统上在1、2月调整薪酬的公司中,有9成员工被冻薪甚至减薪,较对上一年劲升近1倍,并有72%的公司表示未来仍会继续冻薪。这些公司,很多都并非由于营业状况差、少赚钱的。

    以大企业的电讯盈科来说,它在97-99这3年内每年都有110至170亿元的纯利,去年的盈利净额也近19亿元,但仍然不顾员工和工会的激烈反对,继3个月前裁减3506人之后,再在最近裁去858人,而且声言未来几个月还要再裁,这迫使在职员工在工会领导下实行按章工作,以示抗议。由于李泽楷控制的盈科在收购电讯时依靠大量举债,每年利息支出庞大,去年便逾30亿元,使该公司的盈利减少,这等于要该公司员工代盈科付出收购电讯的代价(它在当年合并时,还预先大造声势,很不等价地吸取了大量「股民」的血汗投资)。这是香港政府法例在不干预的借口下偏帮大企业财团的最新事例。尽管如此,它还把近年纯利减少归咎于政府之开放电讯业,打破了它长期以来的垄断特权,香港电讯公司因拥有这种垄断特权,迫使港人过去必须付出非常高昂的电话等费用。电讯盈科的大老板仍在留恋这些日子,幻想这种时光会倒流。这个家族过去受益于港英政府的「三高政策」,急剧地推高地产物业价格,暴发成为全球头几十位最富有者之一,而全港市民则长期蒙受挨贵租的痛苦,由此充分显示出香港这个社会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极不合理性质。

    2002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