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大选面临历史时刻
马卡度
巴西2002年大选踏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反对党「工人党」总统候选人极有可能在这次大选胜出,扭转巴西政治经济局面。在最近一次民意调查中,巴西工人党总统候选人以超过30%领先所有候选人,比起由执政党组成的联盟的10%民意遥遥领先。人民倒戈转向左派反对派的意向,也从工人党党内的激进左派「社会主义民主」倾向的总统候选人庞蒂的17.5%得票表现出来。
巴西现任总统卡尔多索是在1994年当选,期间得到连任。他最初的成功,是挟著反通货膨胀的方案上台。这个经济方案,是后来称之为华盛顿共识的路线的一部份,内容包括开放经济、公营事业私营化、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现代化和减少贫穷。
新自由派政策强弩之末
卡尔多索推行这连串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结果,是使国家负债增加,从1994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骤升到2001年的54%。经济私营化使巴西再度经历殖民地化,严重依赖出口,受到国际不稳定因素影响。过去数年间在墨西哥、亚洲和俄罗斯经历的经济动荡,以及阿根廷目前的贬值风潮等危机,已经在巴西发生回响。对比之下,贫困不减反增,而政府丑闻此起彼落,使人民感到不满。
政府在来临中的大选尽管民意低落,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起死回生之地。执政党暂时仍未推出总统候选人,但难保一些有意角逐候选人的政府部长会用批评政府政策来争取民心,扭转颓势。
反对派方面,除了「工人党」之外,其余的党派政纲均与政府的政纲分别不大,所以,要是资产阶级决定联手对付「工人党」,卢拉也不一定胜券在握。由此而带出一个问题:「工人党」应采用什么战略,争取卢拉胜出?「工人党」的多数和卢拉的选择是清楚的:尽可能扩大温和性,及与尽可能多反对派组成联线。例如,卢拉已经表示,他意欲争取前雇主联会领袖、国会议员谢来士作他副手,竞选副总统一位。谢来士这个人物,从来与左派不沾边。幸好的是,由于执政党今次落选的机会很高,所以许多资产阶级反对派纷纷准备推出自己的候选人,致使卢拉不那么容易与谢来士组成阵线。
工人党趋向温和
卢拉想藉温和面目来当选殊不容易,他向来给人的印象并不温和,再者,阿根廷拉卢政府的灾难性下台,也表明此路不通。
工人党最近更改党内选举总统候选人及党大会代表的办法,将由所有有联系成员推选,所以,会在产生了这些人员后,才会召开党大会,而且大会之前便已经有了全国领导层。这是一次创先河的变化。包括「社会主义民主」等左派都反对这种改变,指出这会大大突出领袖个人,并且使党选举强烈受到传播媒介和公众影响,使党领袖和党政治方向分家。
「社会主义民主」倾向是第四国际的支持者,刚在2001年8月举行了全国大会。这次大会向「工人党」呈交了一系列提案,及提出推选庞蒂代表工人党竞选巴西下次大选的总统职位。「社会主义民主」自1999年之后发展迅速,成员增加接近一倍,它的立场一贯是坚持建设「工人党」,同时批评「工人党」的政治方向。落实在竞选策略上,则是会支持卢拉竞选,同时要求他组织左派联盟。在「社会主义民主」去年举行的第6届全国大会,也有邀请第四国际代表出席,反映了两者关系的重要性。
(史丹摘译自《国际观点》2001年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