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与再就业形势严重

                         张开

 


      下岗失业人数不断飙升

    中国实行全面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后,企业以利润挂帅,尽量裁员增收,下岗失业职工原本已不断增加;在加入世贸后,价廉物美的外国工农业产品将大量涌入,冲击中国的工、农、副业,企业要加剧调整,破产、兼并、重组等行为更加频繁,导致国企和弱质产业的就业岗位更加大量减少,下岗失业工人大量增加;此外,9.11事件后,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中国出口贸易遇到很大困难,也将对中国就业更加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下岗失业工人人数,在可见将来许多年内,势必大大飙升,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许多年内最为严重的经济、政治上困难问题。

    面对著当前这种严峻形势,中国官方被迫逐步升级地宣布更多的下岗失业人数,和更高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但宣布的有关数字,却大有不同:

    一方面,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今年3月上旬向全国人大会议报告,到01年年底,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失业人员和国企下岗职工总量为1200万人左右,其中下岗职工总数为515万人,登记失业人数为685万。而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02年末,上述两者总数将增至1400万人左右,其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将上升到4.5%左右,失业人数比01年末将增加2百万人。(1)

    另一方面,今年4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以下简称《白皮书》)则宣称:「1998年至2001年,中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有2550多万人,其中1680多万人实现了再就业。」这应该是显示,还有870万人左右没有再就业而在「下岗」中。这与曾培炎不到两个月前向全国人大报告的515万下岗人数相差很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在上述白皮书公布的同时公开承认:中国正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数量出现了一个未预测到的高峰。未来几年,中国每年有1200万到1300万的人口进入就业市场,即使中国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7%,每年也只能新增8百万个工作机会,即每年新增失业人口有4至5百万,至2005年底会再增加2千万失业军。(这也与上述的今年底将新增2百万个失业人数相差很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出版的《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绿皮书,就中国入世对中国就业形势的影响指出:从近期看,将使城镇失业人员额外增加3百到4百万人,失业率因此将攀升两个百分点。入世对中国传统行业带来冲击,打破原来就业格局,导致就业矛盾尖锐化。按行业分析,其中农业所受冲击最大,就业量大约减少1千万人,即意味著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2)尽管该报告估计,长远来看,入世会增加2至3百万个工作机会,但这是许多年以后的事,而在近期内,入世却加剧了失业的严重性。

    官方数字显示,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在今年3月底已远高于年初水平攀升至3.7%,但中国社科院人口研究所估计,实际的城镇失业率会徘徊在5%至6%之间(3)。不少学者更估计会高达20%。而随著入世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即使是官方的城镇失业率也将日益升高。

    失业危机日趋恶化,中国当局如不急谋对策,解决下岗失业工人的当前生活困难,则他们在走投无路、求助无门的时候,便会集体起来争取其应有权益,要继续享有过去的福利、追讨拖欠的遣散费、退休金,要有生存权、工作权……,像今年3月间各地工潮涌起那样。这种行动继续扩大、恶化,势将影响社会的稳定,从而威胁到中共的统治地位。

    因此,中共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而提出应付办法。其中首要的是宣布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就业。有关的措施包括:引导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的产业和企业的发展,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就业容量比较大的服务性企业和中小企业,实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

      灵活就业的困难和问题

    关于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发表了文章(题为《灵活就业:解决再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4),大力提倡这种涵盖领域很广的途径,指出它第一类是在小型企业和家庭作坊的就业,如临时工、季节工、承包工、劳务工、小时工、派遣工等;第二类是半日性、阶段性、兼职性的、推销员等;第三类是自雇型、自主性的就业。但它跟著即详细列举出它们目前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开办小型企业和从事个体经营,面临著不利的政策环境。例如,它们很难得到贷款,难以得到税收政策方面的照顾和优惠,各地虽有优惠政策规定,但落实情况普遍不好;而且缺乏经营场所,容易招致城市管理部门取缔和禁止,又缺乏市场信息、咨询等体系服务的帮助;

    二、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与促进灵活就业发展的要求严重不相适应,从事的人员普遍没有社会保险,留下了严重的社会隐患;

    三、灵活就业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成为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工资报酬低于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拖欠、克扣工资情况严重,工作超时,且无加班费,劳动和安全卫生条件恶劣,随意被雇主解雇,等等。

    这些困难和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将会大大影响灵活就业的发展,减低这条吸纳下岗失业者的渠道的作用,从而使中共要扩大就业的计划遭到打击。

    原有受保障的权益大遭削减

    在下岗失业人数日益大增的近期内,国家和原有企业本应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的问题;但前述的《白皮书》,在洋洋洒洒地列举出这样那样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却对下岗失业工人的再就业采取推卸责任的态度说:「中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鼓励劳动者通过公平竞争获得就业岗位、支持用人单位自主决定用人的数量和质量,并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形成。」这就是说:劳动者要自行解决就业问题,在现时「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中,被迫要接受被压低的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用人单位在追逐利润导向下有权如何雇用或解雇职工。这样的机制完全有利于用人单位而不利于劳动者,与改革开放以前劳动者权益所受到的保障大为不同。

    现在的改革是:工人被「下岗」失业后,原来的国有企业便不必对他们负责提供起码的生活保障和福利,而把他们推向社会,先由再就业服务中心发给最长可领取3年的基本生活费(数额低于最低工资标准);3年期满仍未再就业的,可领取更低数字的失业救济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可申请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样,最长经过5年之后,下岗工人便被降为一般失业者和城镇贫民一样,由地方政府负责发给最低的生活费。这是《白皮书》所列明的对下岗失业工人的「社会保障」办法。而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之一,是出售国有企业所获的资金,以及国家财政的投入等,但出售国企所得的资金却是很不稳定的。

    与过去由国有企业全部支付职工医疗费用不同的,《白皮书》列出的医疗保险制度,是要由用人单位和参保职工分别供款,用人单位所缴交的一部份和参保职工缴交的划入个人账户,分别承担不同的医疗费用,前者主要用于支付住院和部份慢性病门诊治疗的费用(设有最高支付限额,意味著超额的须由个人负责);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一般门诊费用。由于改革后医疗费用剧增,以致许多城镇病患者无法支付高昂的费用,而得不到有效的医治(农村的病患者则连这种基本的医疗保险福利也没有)。

    ×××  ×××  ×××

    总括以上所述可见,中国工人阶级既大量受到下岗失业之苦,想再就业又很难,过去的免费享有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福利制度更被「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所大大取消了。这些是导致工人日益不满和起来抗争以争取其应有权益的主要原因。(关于工人这些抗争,请参看《十月评论》刊出的有关文章。)有理由相信,由于这些情况的继续恶化,社会矛盾继续尖锐化,工人以及其他劳苦大众的抗争行动,将会不断爆发,最后导致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和中共统治危机的激烈化、表面化。

 

    2002年6月15日

注释:

1)02年3月5日《文汇报》报道。

2)5月24日《星岛日报》报道。

3)6月5日《星岛日报》报道。

4)见5月23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