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第三世界的和平、全球正义和团结而奋斗
--记第二届亚太国际团结会议
仲明
反全球化引发的反思
早于去年九一一事件之前,世界经济已是不怎么“繁荣” ,而背后隐藏的问题与危机早已是不单只反全球化力量才看得到。全球资本主义不稳定、金融危机爆发的势头,断威胁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
在全球的范围内,贫困与不安全问题正在上升,世界绝对贫困人口已经从7、8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所有第三世界的贫困率与收入不平等都在增加。世界银行、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提供的数据显示,工业化国家与30多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4倍,世界上最富有的三个人的财富超过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
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届亚太区国际团结会议在雪梨市召开,会期由3月29日至4月1日。合共有30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党成员和政治活跃份子出席该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为第三世界的和平、全球正义和团结而奋斗」。
登记出席会议的人数超过750人,当中主要来自澳洲各地的左派政治团体的成员,特别是社会主义联盟属下的7个政党和政治团体。
其他国家的,则主要是来自亚洲,如东亚的南韩、西亚的土耳其、南亚的印度、东南亚多个国家等。其他的计有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欧洲、以至北欧地区等。
在4天的会议中,合共举行16场主题研讨,另外还举行了超过100个专题工作坊。
部份主题研讨是关于个别国家的斗争。例如:南非的多名代表分别就「从解放到后自由主义?南非群众运动迷失了方向吗?」作深入的阐述。而巴基斯坦的数名左翼政党代表则就「巴国左翼为和平和正义的斗争」发言,陈述他们在「反恐怖战争」笼罩下的艰苦经历。另外,亦有阿富汗革命妇女组织的代表报告在塔利班政权统治下的妇女状况,以及现时所面临的挑战等。
当然,大部份主题研讨均与「九一一」事件后的世界局势、反全球化(或称全球正义运动)、反战争等有关。
新的世界矛盾正在反全球化运动中孕育。这个全球矛盾其实不是别的,根本上仍然是穷人与富人的对立。但这个矛盾的各种表现形式,诸如社会抗议、贸易争端、民族冲突、宗教对立等,在全球化加速的情况下,未来世界的冲突主要表现为资本的统治、技术的统治与少数集团、少数国家的统治,亦即在全球民主欠奉的全球性统治。由此看来,新的世界矛盾与冲突自然不可避免。反全球化运动正好说明与预示这一点。全球化为未来世界带来新的冲突与战争,包括世界范围的冲突与战争。
在台上发言及台下讨论期间,均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反全球化是指什么?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恰似银币的两面,如同全球化概念的模糊性一样,反全球化对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理解的概念。它可以指对全球化的否定,对跨国公司、自由贸易、科技创新与国际经济体系全球扩张的担心,对全球化代表的新阶段资本主义的反击,对全球化加剧的贫富鸿沟、社会分裂、环境灾难的不满等等,不一而足。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可说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当前的反全球化示威与论点涉及许多方面,但归纳起来,大多数人最集中关注的两大问题是全球正义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有论者指出,资本的全球化当然是问题所在,但左翼运动中正要鼓吹的是全球工人大团结、外来劳工的权利、开放边界、停止囚禁船民或难民等等。因此,有论者认为与国际资本的斗争应称为「全球正义运动」,以包容形式多变的工人阶级和群众运动的反抗斗争。
大会并没有就这问题下结论。但这个范围的讨论可以从多角度检视,使各地的左翼运动得以更深入讨论「全球化」下的抗争内容和动力。
另一个引起一定关注的讨论是松散的「反全球化」运动下的动力问题。反全球化已经成为一场“全球运动” 。近年来,全球范围的反全球化运动不断,一些重要的全球会议已经接连不断成为示威者所称的全球行动日。十分有趣的是,反全球化运动本身已经全球化了。反全球化运动的组成人士来自全球各地的联合会与工会、环保组织等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有土著、社会主义者、性别平等主义者、甚至无政府主义者,他们为了共同的反全球化目标而走到一起。
除了上述大规模的街头示威外,网络上的反全球化运动更加活跃。反全球化者通过网络空间研究与讨论全球化问题,在网络中广泛表达对社会公正与环境恶化的关注,协调全球反全球化行动,不一而足。反全球化的著名网站很多,例如《摧毁IMF》、《跨国公司监控》、《全球人民行动反对自由贸易与WTO》(Peoples' Global Action against "Free" Trade and the WTO)、《社会主义选择》(Socialist Alternative);至于像国际绿色和平(Green Peace International)、世界自然基金(World Wildlife Fund, WWF)等环境保护组织都设有影响广泛的网站。从九九年西雅图开始的抗争,一直至本年初在巴西榆城举行的「全球社会论坛」,均凸显一种情况,有人称之「全球非官方组织的嘉年华」,亦有人说「反全球化」运动好像正走上全球非官方组织组成联合工会的道路。笔者相信,左翼政党该如何在这种运动中自处当然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国际资本的领导人尚且一年数次碰头,那么,这场自60年代末以来的最大规模的反资本主义运动的领导又在那里呢?这倒是任何一个参与其中的左翼政党需要努力奋斗的方向。
国际主义行动
大会的进程也不是单口水花四溅的。3月31日早上,大会联同社会主义联盟主催一次抗议行动,前往雪梨市西面一个船民拘留中心,抗议澳洲政府的难民政策。为数超过500人的队伍首先在附近的火车站旁集合,大张旗鼓,手持一个气球,在一部开篷扡架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向拘留中心进发。行程大约20分钟,途中更行经一段高速公路,但沿途所见,除了两部警车、两名骑单车的警员外,便没有其他执法人员了。与香港警方在游行时如临大敌的做法颇不相同。事实上,在拘留中心铁栏外就是民居,街道对面的居民还走出来看热闹。若论「扰乱公众安宁」,那数百人的口号声、歌声、演讲声,肯定不见容于香港的公安条例。更难以置信的是,当地的执法人员竟然让示威者爬过围栏,把带来的气球缚在铁丝网上。
这个拘留中心位置在市内,情况不算特别恶劣。另外有些是在内陆的沙漠地带,那儿才真正算是沙深火热。在大会举行期间,就有数百示威者驾长途车到那里扎营,期间更推倒铁丝网,让数十名船民逃了出来。整件事件成了国际新闻。
示威群众的国际主义精神令人佩服,他们的口号是:开放边境、关闭拘留中心、全面协助船民等等。这些主张都与澳洲主流社会的意识完全相反,但他们还是要为船民的权利奔走。
当天下午的主题研讨之一正是:「毁掉那些堡垒!难民和移民的自由要全球化」。与会的一名美国代表讲述美国政府在九一一事件后实施迹近战争时期的措施。数以千计的阿拉伯裔人被扣留调查。期间进行所谓的民族背景审查,更多的人被限制离开本州,有些人则被雇主借机解雇。那位讲者沉痛地指出:所有入境管制都是种族歧视的。我们要的是工人阶级的全球化。
回看香港,情况更加恶劣,同文同种的港人在内地所生的子女,也要一律遣返,制造更多的人间悲剧。政府输了官司,还要来一招人大释法,令这些悲剧不知要延续到何时。
4月1日早上,从新闻报道得知,阿拉法主席被以军围困在办公室内,情况甚为不妙。大会在得知情况后,临时征求数名各地的代表组成代表团,到雪梨市中心的以色列大使馆,声援在那里举行集会的巴勒斯坦群众。就这样,与南韩、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的代表匆匆乘车到达,只见过千民主人在使馆楼下的街道集结,情绪相当激愤。虽然他们在闹市的街道中占用了一条行车线集会,但当地警方只派了很少的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而已。我们在那里拉开横额,而南非的代表代大会向群众致意、谴责以军、声援巴继续斗争下去。
大会决议
大会的另一部份是专题工作坊,共有超过100个,笔者根本分身乏术,只能出席数个。来去匆匆,自然很难说深入认识各地的斗争。整体来说,这些工作坊为参加者提供各大洲的工人运动、群众动员、组织状况、动员策略等资讯,为下一步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建构国际网络等起著一定的作用。
最后,大会通过四项决议:
一、响应全球社会论坛的动员号召;
二、宣布支持在印度召开2004年全球社会论坛;
三、于一年内在马尼拉召开一次亚太地区的社会论坛;
四、号召亚太地区在4月19日举行声援巴勒斯坦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