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反恐战争」质疑 蒂松
有600名以上的美国特种部队驻扎在菲律宾的中、南部,特别是棉兰佬岛三宝颜附近的巴西兰岛上。很明显,美国这支部队是为了培训菲律宾的武装力量去同阿布沙耶夫作战,菲律宾政府称这是当地的暴徒集团,与本‧拉登的「基地」组织有关。布殊政府把这种最新的军队部署描述为在阿富汗取得战役胜利之后反恐战争的第二阶段。近来,布殊政府又说这是军事干预也门的样版,因为美国武装力量只需对当地军队加以培训或提供技术援助,而无需卷入到实际战斗中去。
分析家们对局势的进一步分析,揭示出布殊政府和菲律宾阿罗约政府的真正政治动机,决不是单纯地为了同阿布沙耶夫作战。众所周知,这已不是第一次美国军事力量在棉兰佬区与穆斯林菲律宾人或摩洛族作战,美国在棉兰佬区为反对摩洛族建立摩洛省,已打了一场持续很久的绥靖战。美国使用一级兵力、欺骗手法以及分而治之战略去反对设备极差的敌手,数以千计摩洛族遭到集体屠杀,一大批摩洛人被迁徙出去了。
阿布沙耶夫为什么会引起这个超级大国的兴趣呢?军方认为阿布沙耶夫只不过是一群土匪,他们进行抢劫、拐骗或其他形式的海盗行为。棉兰佬地区,像许多东南亚地区一样,这种「海盗」行为已有很长历史,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西班殖民时期。而摩洛族也并不相信阿布沙耶夫,也没有给予支持,因此在菲律宾军事打击下,人数已从三年前的600人下降到目前的60人了。实际上,菲律宾这支军队,是作为打击起义的摩洛族伊斯兰解放阵线建立起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6月,菲律宾部队扫荡了阿布沙耶夫的整个领导层,约有35名阿布沙耶夫成员及他们的人质,被政府军包围在巴西兰岛拉米坦市的一家医院和一所教堂内,经过激烈战斗,至少有12名士兵和平民被杀害。
后来,阿布沙耶夫领导利用政府军内部危机,带著大多数人质,从医院后门逃跑了,人质中包括有加利福尼亚州的素贝洛和堪萨斯州的伯纳奴。据报道,当阿布沙耶夫叛军撤退时,在战斗间隙期释放了百万富翁建筑业巨头罗梅亚等三人,罗梅亚为此支付赎金50万美元。曾经做过人质的拉来坦市教会牧师西里洛证实:阿布沙耶夫叛军、政府军官员与巴西兰首长之间瓜分了这批赎金。当地人民对此并不怀疑,并且进一步证实了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勾结。
阿罗约政府掌权之后,本应对此事件进行调查,但它压住了,因为阿罗约上台是得到军方支持的。阿罗约总统对此深表感激。根据菲律宾现有实力,是完全有能力消灭阿布沙耶夫集团,但这个集团的存在,有利于菲律宾的政治和军事建设,终于成了阿罗约政府和军方的摇钱树。阿罗约总统给美国提供军事基地,接受布殊政府一亿美元新的军事援助。
布殊政府参加巴西兰岛上战争有其自己动机。它可以向国际社会表明,反恐战争已经扩大了,并在新的阵地上取得胜利。然而,战争扩大的危机在于:可触发起同邻近的摩洛哥伊斯兰解放阵线的冲突。国际人权组织已经指控美国滥用人权,把反摩洛族斗争升级了。
与菲律宾军方采取联合军事行动会给美国以机会,加强它在东南亚的防御作用。并允许美国军队能在阿拉伯海湾和美国西海岸之间进行有效的部署。
美国武装力量在菲律宾出现时,曾遭到民族主义集团的反抗。前参议员坦纳达提出警告说:菲律宾政府关于邀请美国部队的理由,前后说法不一贯,缺乏透明度,到底美国部队是来参加联合演习,或直接参加战斗呢?美军直接参加战斗是违反宪法的,也是违反防御条约的规定的。
东南亚国家不少分析家向布殊政府提出质疑,因为布殊政府曾声称,该地区的恐怖主义组织是与「基地」组织有直接联系的。分析家认为东南亚国家的人民运动正在不断壮大,有的是伊斯兰精神鼓舞下,如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部份是民族集团要求自决权,如印度尼西亚,其中大多数都是贫困民族的起义运动。所有这些都不能称为国际恐怖主义网络的一部份。然而该地区的一些政府利用反恐战争作为借口,事实上是为了镇压他们的政治反对派。
概括起来一句话,要摧毁阿布沙耶夫海盗集团,菲律宾并不需要美国军事势力的直接参与。他们来到菲律宾只是为阿罗约政府和军方所用,进一步地实行他们的政治目标。布殊总统也同样利用阿布沙耶夫集团扩大它在东南亚的反恐战争以确保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军事占领。
(萧明节译自《退伍军人》第32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