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无能证明必须政改和普选         振言



     董建华出任特首六年多,不断表现出其施政无方,执政无能,一次又一次的陷入管治困境以至危机;在他领导下造成的失误,一个又一个发生:8万5产生大批负资产人士,强硬推行23条立法引起市民忧虑和愤怒大游行,沙士事件及委出的调查委员会报告连立法会也不能接受,而要再组独立委员会调查……。这些都使广大市民受到损害不浅。

最近的「维港巨星汇」闹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却演成为当局领导无方、官员不负责的典型事例。官方宣传可借此提高香港的国际声誉、吸引外商来港投资、重建经济力量,结果反而闹成国际大笑话,令香港出丑蒙羞,而且要花掉一亿港元公帑。

几年之前,政府企图大幅度在海港多填得土地,主要是想出售谋利,而不顾保持环境的优美景观。最近,这个错误经过环保团体和人士的极力反对和争取,结果迫使政府一再缩小填海面积,最后不能不减去约达一半。这件事又一次表现出政府的决策失误,不得民心。

最新爆发的王见秋事件,更一再暴露特首的处事无能,和委任制的严重缺点。特首不满平等机会委员会前主席胡红玉不肯听话与当局合作,于是不与她续约,而一手委任王见秋接任主席。但可能因政见不同,他不说明理由就解雇了余仲贤的职位,由此引发了社会舆论的注意,报导出不少王的个人操守与问题。虽然他得到那个庸医的公开支持、鼓励,结果反为越撑越引起反感。最后,王在立法会讨论这场风波前夕,就公开宣布请辞,并拒绝出席立法会解释。他几个月来表现出的,是强蛮不肯讲理,一切都推在「已交律师处理」,便算是对别人质疑的答复。

而他在电视上宣布辞职时,更显出年老力衰,只能照念讲稿的颓态。但特首却偏偏委任这样的人去担任重职,确是「物以类聚」这句成语的效应表现。从这个风波又一次证明:董的委任做法连番严重出错,委任制必须由民主选举制所取替。

特首宁愿慷慨地耗费一亿元公帑去搞这样的「巨星汇」,尤其是一直对很高收入者不肯征收逐级累进税,另方面却在节省开支、减少财赤的指令下,连年削减对各部门的拨款,迫使各部门各机构要一再裁员减薪,降低服务质素。公共医疗收费增加,许多药物要病者自买,不少病患市民被迫减少看病和医治,使病情会恶化。高等教育经费自回归6年多及未来4年内,比95至98年度的拨款将减少约一半。这势将要增加学生学费,减少教职员人数及薪酬,因而已激起各高校师生非常不满,酝酿罢课抗议,其中四千师生首先联署声明刊登报章表示反对如此的削减。对社会福利及机构经费的削减,使得像社会服务联会那样要公开诉苦:连同它本身要削减的余额,在未来五年须减少经营开支高达25%,将大大影响对社会的服务。而向低下贫困社群开刀,削减他们的综援金,使赤贫户增加,普罗大众要节衣缩食(据一社团调查,有3/4贫苦家庭入不敷支)。与此同时,财政司又表示正在检讨冻结了几年的三千项政府收费,即准备解冻。……这许多的劫贫济富政策措施不断推出,已立即引起三个界别21个团体的联合上街游行集会抗议。而一些领综援者与社署人员争论时,甚至袭击社署人员,可见他们的不满和怨愤之强烈。

这样一个接一个发生的重大失误,都经由社会人士和舆论等及时指责,市民大众看在眼里,不满在心头,而且,更发展到行动上:71大游行是最清晰、最广阔的表现;其后「民主倒董」力量发起的「声讨董建华大会」,公开号召市民参与,前线刘慧卿在立法会内提出「倒董辩论」,要求董建华引咎辞职(它只因保皇党派议员的反对而被否决)。中大学生会发起全民投票,以促特首下台;港大师生举行公开论坛,出席的200多名师生,超过九成认为,07年普选特首对本港有利。政治团体「民主动力」则不满港府对政制检讨的拖慢态度。

在民意调查方面,七月中得到的结果是:对董评分只38.1分,出任特首的支持率是12%,反对率是72%,对政府整体满意率是11%;维持经济繁荣满意率是9%,而澳门特首何厚铧则分别得到77.3分、80%、3%、73%和67%(详见03年10月10日《苹果日报》引自香港大学民意网站),两者相差很大。这是董特首许多倒行逆施、无能、不得民心的结果和证明(虽然何厚铧也不是多多为市民谋利益,实质上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面对著如此低劣的民意调查结果,如果略有自知之明和自尊心的,都不会再继续多四年下去,而应该知难引退!

在各方面的不满、要求下台的强大压力下,董特首被迫只是部分地、避重就轻地承认特区过去六年在施政上有四大失误,令民怨上升。他指政府在管治方面沟通不足,无法做到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第二是推销政策「成日有一个理所当然态度,以为政府制订政策系正确,大家就要接受」;第三是因财赤问题,推出改革过多过急,漠视市民大众承受痛苦;最后是经济调整,令失业率上升、薪金下跌,令市民对政府更加不满。

但董建华在认错之余,对议员张文光要他取消区议会委任议席,以及余若薇要他立即就政改咨询市民,他均拒绝作承诺。议员刘慧卿要求他回应市民要求下台,给香港人一个新机会,董建华则坚持会「依法律办事」,当特首至07年6月30日任期届满为止。

他之厚著脸皮不肯引咎辞职,而要强下去,原因是有背后大靠山(北京中央)坚定支持,又得到立法会内保皇议员的保护;他声称要「依法律办事」,就是藉著以前制定的不民主法例,由800人的小圈子推「选」出,使他有借口「依法」做下去。

也正因为他要依靠以前制定的规定和法例,他要拖延政制等改革的检讨、咨商。香港民主发展网络在10月13日与政制事务局局长林瑞麟会面,强烈要求政府尽快展开政制改革的研究及咨询工作,却失望而回。

民主发展网络主席朱耀明会后表示,已经向政府作出建议,为免出现延误而令市民无法在2007年行使普选权,应该尽快展开政制改革的咨询工作。至于咨询的内容应包括两方面,分别是与民主管治相关的议题,以及行政长官及立法会的产生方法。不过,政府并未就有关建议作出具体回应。林瑞麟只是强调政府会在年底前,就公众咨询的时间表做决定,作出决定后便会向立法会和公众交代。(俱见10月14日《苹果日报》报道)他所采取的仍是拖延的战略。

因此,全港市民必须有一次又一次的有力集体行动,立即展开香港政治体制改革(包括行政长官的选举办法改革)的讨论,促成这些改革的早日实现,尽快由全港选民一人一票普选全部立法会议员和行政长官。可以相信,在7.1的政治效应和市民的认识水平及热情继续发展之下,是能够争取得到上述目标尽快实现的。

2003年11月9日)

 

给董建华的公开信(转载)

                                  民主倒董力量

董建华先生:

    你放假前曾与各界频频会面,亲口说出您会聆听人民的声音,尽量依照港人的意愿去做,我们既是欢喜,又是失落,欢喜的是您说您会聆听,失落的是您没有去做市民最急切、最响亮的渴求——就是要求您辞职!辞职!辞职!

    中国人或香港人是最与人为善的,您要改过,一定给您机会,可惜察您言、观您行,您并非痛改前非而是意图蒙混过关

    举例,梁锦松和叶刘淑仪因激起民愤而辞职,您却指他们是牺牲品,不肯承认他们是因为犯了错误而被追究责任,这绝对不是面对现实的行为。您提及三P:政策(policy)、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和政治(politics),承认政治和公关做得不好,却自认政策强项。简直是自我陶醉!有争议性的不说,容许一问,您主张和推行的政策,到底如何强——八万五、母语教学、99年公务员改革、高科技计划,全部灾难收场!

    废话无谓说,随便举一例,就知道您领导的政府的效率。98年,香港经济开始衰退,为了希望减低当时的失业率,您大张旗鼓地建议在大屿山兴建登山缆车,创造职位。现在已是下一个世纪又三年,这项工程竟还未动工!伟大的英法隧道,真正施工时间不过七年,特区政府说足五年,寸步未行,当年等候这工程来就业的人,已全部烧炭、跳楼多年了!

    您经常把「爱国」放在口头,现在「自由行」令祖国每年在港多花二、三百亿,对香港人来说,这是久旱逢甘露,喜出望外,对祖国恩情感激涕零。但回心一想,这些钱是祖国人民千辛万苦储来的珍贵外汇,本来可以用来盖多少学校、医院,令祖国多少人民受惠,现在施于香港,我们实在受之有愧,更使到一国

两制为陈水扁不停嘲笑,台独份子振振有辞,令亲者痛、仇者快,而这肇因于您把香港经济搞到一塌胡涂祖国被迫为香港紧急捐血,试问您如何对得住祖国?这亦令我们想起古代孝子讣文常用的套语,改写便成:「爱国董某罪孽深重不自殒灭

延祖国。」置诸您身,可谓贴切之极矣。

    您现在仍能苟延残喘,是因为中央为了特区的稳定,无奈继续支持您,其实这点绝对值得商榷。特区的实际管治行为由专业政务官所掌握,只要这群人仍在位,架构不被打散,香港一定能保持稳定。昔日回归祖国,尚且点尘不惊,何况换区区一个特首,岂会对香港稳定构成冲击?反之,将不得人心鲁莽愚蠢的您留在此位才是香港政局的最大不稳定症结!有您在一天,港人信心难以恢复经济局面无从改善!此点我们相信中央领导人很快便会看穿,而且中央尊重香港民意,撤换特首,正好凸显中央的宽容大度和对一国两制的尊重,反而令台独份子丧失攻击的借口。与其等到到时被弃如蔽屣,倒不如现在自动请辞,还可保留多少体面!            (下转第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