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革政治体制和党内民主?
——兼评党校部分领导人的改革主张
张开
近年以来,中共党校等领导人发表几篇文章,谈论政治体制改革、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等问题。它们刋在中央委员会机关刋物《求是》上,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中共部份高层的意见,为今年秋天举行的中共四中全会制造舆论,鸣锣开道。
政治体制等的改革
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在今年第11期《求是》上的文章:《关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思考》,提出要深化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认为这些改革,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和政治保障。
文章首先指出,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五方面的「相对失衡」,亦即困难、矛盾和问题:
一是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失衡。公共教育、卫生、科技创新、文化事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社会危机处理等体系没有相应建立和发展、有的甚至相当滞后。
二是与收入分配的失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民增收难,收入低;收入差距拉大,这表现在: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不同地区居民、不同职业居民等之间。
三是与扩大就业的失衡。我国劳动力有8.9亿,比发达国家总和还要多,劳动力总供给远远大于总需求。「十五」期间,每年有1000万新增劳动力,还有100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近1.5亿需要转移,就业困难人数不断增加。
四是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失衡,「一些地方」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有些企业,置员工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不到位,甚至违章生产,致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等。
五是与体制创新的失衡。在政治体制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亟待加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尚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一些基层党组织比较涣散,战斗力较差;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尚需转变和改革;人才成长制度、体制和机制尚不健全;政府宏观调控管理能力特别是处理社会危机能力亟须提高;干部人事制度尚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党风廉政建设、权力监督机制尚需加强……。
针对以上的缺点和问题,他提出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发扬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改革决策机制,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形成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的用人环境和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机制、权力监督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完善各种法律制度,改革执法和司法体制,加强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形成社会全面进步的法治环境。
尽管作者尽量用晦涩、淡化的说法(例如用「相对失衡」代替「矛盾冲突」),但从中仍可看出中国当前确实存在严重的难题、社会不公、矛盾尖锐等等,兴起着要求各方面改革的巨大压力,迫使他也要提出改革。但他在文章中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却只是要「深化」、「完善」、「加强」,即坚持这种改革是现时已经存在着的,这亦即只是要对现有体制作改良,而不是对整个官僚政治制度的彻底民主改革(即革命)。他也没有提到必须废除各级干部长期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而只是要他们树立辩证的思维方式、唯物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这本身就不是唯物论的做法,因为存在决定意识,思想教育不能促使干部们放弃其物质利益特权。
不过,他列举出当前存在许多方面的困难、矛盾、问题,也反映出中国统治层的不安,企图设法加以缓解。
事实上,中共中央已经不隐藏、不讳言他们对当前不稳定情势的「关注」(实即忧虑)。这可反映在如下的路透社北京电中:
中国领导人经常谈及维持社会稳定的需要,一名消息人士称,中国「稳定办」在四月举行紧急会议后,向报章、电视网络和政府机构发出指引,列出需要严防九大不稳定因素,包括要求平反六四,法轮功活动,「东突」恐怖势力,下岗工人对社会带来的不稳定。由于国企进行改革使大批工人失业,以及政府开垦土地,令到不少城市和乡间的居民失去居所和土地,加上毕业生难以寻找工作,全国各地经常出现抗议活动,主张台独的陈水扁成功连任,以及香港对民主的诉求。中国政府还关注有人利用亘联网散播谣言、扩大问题或将经济问题政治化,以及外国势力利用宗教渗浸入中国。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蔓延亦被列为不稳定因素。(见2004年6月4日《文汇报》)
上述的9大不稳定因素,还没有涵盖全部。中央与不少地方「诸侯」之间政策利益发生矛盾冲突,以及江泽民批评胡温施政等传闻近来甚嚣尘上。《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在政治局会议上指责中央的宏观调控损害了沿海地方经济发展,便是统治不稳定的另一例。
要「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
在各种矛盾冲突日见尖锐化的时候,人民要求民主的声音和压力便日见强大。这种压力,又可从《求是》杂志去年第12期发表的《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一文中反映出来。
该文作者是中央社会主义科学院副院长甄小英和中央党校博士生李清华。该科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和最高进修学府。文章指出,「当前,政治民主化浪潮席卷全球,各种价值观念、政治文化和政治模式的冲突、比较、竞争和借鍳愈益深刻,这对我们党……提出了挑战。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和一些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看,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是死路一条;不改革政治体制、不实行人民民主同样是死路一条。因此,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党……的迫切需要」。
「没有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就不会有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他们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健全切实保障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进一步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
同时,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必然导致对民主的践踏。」当前,要进一步疏通民主监督的渠道,从党内、群众、法律、民主党派、舆论这五方面进行监督。并且要「实现依法执政,……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
可是,干部们仍可以利用「依法」的借口去谋取私利,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并未得到切实的和制度的保证。甄小英跟着接受《财经》杂志的专访,在谈到体制、机制的改革时就承认:「当然这些制度也有不完善的方面。比如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了很大进展,但是买官卖官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东北有一个卖官的县委书记就曾明确说过:『我所做的这些事情是按照程序走的,但是还能够实现我想让谁当官就让谁当官。』这就说明有些单位选拔干部时,在公开的程序后面往往伴随着幕后的操作。」
对于党内民主,目前党员反映最激烈的问题是干部委任制,虽然名义上是选举(甚至是差额选举),「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委任制。比如说,如果这个地方的党组织要把候选人中的这位干部『差』下去,领导就会找他谈话,要他当好『差额』。或者提前向他许诺,如果在党委选举中当好『差额』,将来会给他安排到政府部门工作。这位候选人本人也会向其他选举人做工作,要大家千万别选他。现在民主化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有的单位还搞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党员干部都很反感。应该适当扩大选举的差额比例,让党员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这就表现出党员干部对官僚党制「很反感」的一面。
把普遍存在的事说成是「有些单位」甚至「有的单位」的,这是中共公式化地冲淡严重性的惯常说法。
对于党内民主,不但表现在党员有无权自由选举领导人上面,也显示在参与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政策、批评领导人的错误等权利上面。但中共长期来实行的,并不是民主集中制,而是官僚集中制,党内民主并不存在。
既然连党内民主都没有,则在中共一党专政之下,中国人民被剥夺去一切民主权利,就更无可置疑了。
对于这些事实,甄小英在上述专访中并没加以否认。她而且说:「如邓小平1980年所指出的,各种权力集中于党。在党的『一元化领导』口号下,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党包揽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影响了党的自身建设,也影响了政府效能的发挥和民主的发展。我们没有经验,学习了苏联的模式,在组织上搞单一的广泛的干部任命制,一些本应由选举产生的干部,在有些地方也搞成了变相的任命制。」
关于如何才能建立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有效制度问题,甄小英表示很赞同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把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作为重点。前者是把党代表大会从五年开一次改为每年开一次,后者主要是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但即使加密开代大,仍不能保证党员能享有真正的各种党内民主。至于说,「党员要监督党代表,党代表要征求和反映党员的意见」,那只是应该做的事,却非保证一定能够做到的。
当被问及在目前状况下,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最需要突破和最有可能突破性的改革可能是什么时,甄小英答称,从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切入可能比较有效。
但是,如何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呢?
甄小英说,「总的方向是解决权力过份集中的问题,现在的突出矛盾是党政权力双轨运行,党与政的很多机构是重叠的。党和政都去管一个事情,党政一把手容易闹矛盾。……而且党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人大、政府的威信就会下降,就会变成『橡皮图章』。…到头来,一切矛盾都集中在执政党上,这种做法很不妥。」
而事实上,「党政分开」在1980年邓小平就提出来了,但这仍然成为「现在的突出矛盾」。甄小英说,「这个过程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现在思路逐渐清晰,就是党委在同级各类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
她所指出的「突出矛盾」,正是中共一党独裁所造成的各种矛盾之一。实际上,政府官员绝大多数都是中共党干部以至领导人,只有极少数是其他党派或非党派份子;所有党政领导干部都同属于统治层,不同的只在于党权更凌驾一切,这正是一党独裁的特点。但党与政两种权力之间也成了今日的突出矛盾,则这两者与被统治的人民之间的矛盾已更为尖锐,便可想而知了。邓小平虽然提出过「党政分开」,这在党权大于一切的中国,即等于要党官僚放弃他们的很大部份手中权力,这是他们所极不愿意,而要加以抵制的,因为「有权就有一切」,这也是邓小平提出了20多年,至今仍无法落实的原因之一。
由此又一次证明:袛有废除中共的一党专政,才能实现民主化,使中国人民享有真正的民主自由权利,而中共的党员也才能享有党内民主。
正如前面引文所指出的,「当前,政治民主化浪潮席卷全球」,中国也不会例外。除了上引的王伟光、甄小英之外,中央党校教授梁姸慧6月初也在《半月谈》杂志,呼吁改革党政主要负责人的选举制度,由「少数人选」变为「多数人选」,将重要干部的决定权由常委会转交予人数较多的全委会。尽管这个呼吁的主张十分温和,局限于上层选举上,但仍反映出中共党内外要求民主的强大声音和压力。这些在党政重要刋物上相继发表的言论,其可能作用之一是帮助胡温新领导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他们的相类似主张。
2004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