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拉美的利益是什么?
近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PRC)一直缓慢而稳步地显现为世界强权。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并且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中国也不再是低附加值制造者,低技术专案的加工者: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板的生产商,去年全年的汽车销量翻了一番,每个月的汽车销量超过1百万辆,已经超过了美国。
如果再加上:中国有世界上第三大的国防预算以及最大的全国人口(13亿人),立刻很明显的就是:中国没有足够的石油,天然气,铝,铜或铁来满足其能源和制造的需求,这就有必要让其贸易伙伴维持其增长。
中国也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除了在亚洲地缘政治上的战略作用以及作为一个核国家的地位以外,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发展中国家的77国集团成员,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和美洲开发银行成员。中国还在美洲国家组织(OAS)有观察员的地位并在海地保持维和部队。
此外,中国已开始显示出成为一个努力扩张国家的第一要素。中国加强了其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地区的外交存在和经济影响力,这些通常被称为“软力量”。中国资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协助执行这些计划,而且支持国营企业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通过这些做法,中国试图获取国际的善意。如果从发展基金方面看,中国是全球援助一个相对较小的来源,如果考虑到商业和优惠贷款,技术援助,国家赞助或资助的投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成了经济援助的一个主要来源。[1]
如果中国在非洲扮演的角色备受关注的话,那么中国在拉丁美洲扮演的角色则没有引起那么多注意。然而,自2004年11月以来,中国和拉美之间的双边贸易不断显著地扩大,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承诺将在该地区投资1000亿美元。
据中国商务部的资料,中国的投资,从1975年的每年2亿美元升到了2006年的700.2亿美元,预期在2010年达到1000亿美元。[2] 即使在该地区中国的贸易额要远远少于美国(5600亿美元)或欧盟(2500亿美元),但其趋势很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予该地区的一个重要信号,是2008年11月5日,它首次发布的关于拉美的政策档。贸易和投资关系还辅以其他的接触,包括政治,文化,贸易和军事官员组成的高级代表团,以及上述拉美机构的中国参与。
中国在拉丁美洲的双重战略
中国确定了两个拉丁美洲战略。第一战略是经济:确保中国能涉足原材料领域,这是它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再就是找到其制成品市场。第二个战略主要是政治上的:要得到那些仍然承认台湾代表中国政府的国家的外交承认。
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厄瓜多尔,墨西哥,巴拿马,秘鲁,委内瑞拉和古巴在第一战略上扮演主要角色。
巴西是该地区的第一经济体,作为中国商品市场和原料来源的两方面,它显然都是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巴西供应的大豆,约占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大豆的45%,它也是其他农业产品以及铁矿和石油的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些部门同巴西开启了几个大合作专案。巴西作为一个中等收入的大国地位,也使得它成为中国商品的重要市场,其商品包括电子,机械和劳力密集工业制成品,如鞋类和玩具。巴西拥有核工业和铀资源,铀对于中国很重要,因为它要扩大自己的核工业,以满足其能源需求。巴西航空工业创造了与中国多方面的合作,包括技术。
全球经济衰退,加强和扩大了中国对巴西的重要性。虽然2009年第一季度,巴西向美国的出口下降了37.8%,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却增长了62.7%。因此,在2009年上半年,中国成为巴西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巴西有开发新发现的坎波斯和桑托斯盆地的深水石油储备的计划,中国也成为了这些专案融资的关键。2009年5月,中国和巴西签署了协议,由中国开发银行发放贷款100亿美元给巴西石油公司,巴西石油公司总裁塞尔吉奥·加布里埃利指出,“在美国政府里没有人会同我们坐下来谈,就像我们和中国人那样进行讨论”。[3] 根据这项协定,用贷款换取未来10年获得一个石油的保证供应。这两个国家也在谋求一系列重要的合资开发计划,包括联合生产飞机,中国和巴西地球研究卫星(CBERS)计划以及其他空间合作计划。
正如巴西情况一样,中国关于阿根廷---另一个南美大型经济体的经济政策,并非只限于购买自然资源。阿根廷与中国在空间专案上合作,如阿根廷圣胡安大学的卫星镭射测距工程,并讨论了在设计新一代核反应炉方面的合作。
然而,中国的主要利益在于阿根廷的采矿和石油行业。2003年,中石油(中国石油公司)获得了阿根廷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阿根廷石油公司的股份,经营阿根廷北部和秘鲁的油田,而且那里已经有中国-安哥拉公司(Sonogol)的投资。2010年5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用31亿美元收购了阿根廷Bridas能源控股公司的百分之五十股份。也有传闻,西班牙公司雷普索尔-YPF公司和中海油就雷普索尔-YPF公司的阿根廷股份在进行谈判,虽然提出的可能性中尚无任何一项付诸实现。
美国怀疑地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阿根廷商业的金融交易。2009年3月,中国与阿根廷签署了102亿美元的债务互换协议[4], 美国政府认为,那是对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的主要地位的不断扩大的挑战。[5] 必须指出的是,巴西总统卢拉在2009年5月访问中国期间,明确主张与中国齐心合力撇开美元。[6]
中华人民共和国还争取阿根廷作为其生产商品的购买者,但此处,这种关系有相当的矛盾,原因是阿根廷计划重建一些产业部门。
对于三个拉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APEC)中的两个,秘鲁和智利,中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根据联合国的资料,2007年智利有近40%的出口前往亚太地区,主要是中国。对秘鲁来说,这个数字是19%。这使得哥伦比亚和哥斯大黎加这样的国家也想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了秘鲁石油和天然气部门。中国已经购买了捕鱼船队和鱼粉加工设施,并已在托罗莫乔,里奥布兰科和马拉康纳矿山做了投资。如果我们考虑到秘鲁对中国的出口中有85.2%是铜,鱼粉和铁矿石,这就毫不奇怪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玻利维亚的兴趣是天然气和铁矿资源。玻利维亚拥有南美洲第二大天然气储量,仅次于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缺乏入海口,这是个问题,但新炼油技术的引进,例如液化天然气或把它用于其他燃料的生产,这将增加玻利维亚天然气出口到中国的可行性。莫拉莱斯已开启了一些可能性,以便扩大中国在该国的存在:已签署了给中国企业集团山东鲁能的一个特许协议,授权他们发展俄尔穆通地区的全部或部分铁矿 --- 如果不是世界最大的,也是世界最大铁矿之一;另外,中国石油公司已签署协议,帮助玻利维亚石油公司(YPFB)克服资本困难和石油国有化带来的一些经验问题。
在厄瓜多尔的投资也很巨大,而且有外交的影响。中国已投资油田,港口运作和油管设施。2003年,中国标到厄瓜多尔主要油田的特许开采权。中油集团的石油运营,已造成了同塔拉帕厄(Tarapoa)和素空比欧斯(Succumbios)两地土著居民的严重问题,特别是由于中国的投资不顾环境保护。厄瓜多尔的科雷亚政权决定不延长让美国使用曼塔机场的协议,这是邀请中国把该机场发展成为一个跨太平洋航线枢纽机场的必要第一步,尽管中国从来没有作出任何明确的建议。
中国还向一些国有石油和矿产采掘公司做了投资,作合资开发,如委内瑞拉国营石油公司(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石油公司((玻利维亚),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巴西)和Cubaniquel(古巴)。
巴拿马由于其战略地位情况则稍有不同。巴拿马初级产品的出口,或其进口市场的潜力是微小的。不过,由于巴拿马拥有运河,它对中国有巨大的战略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据称与中国解放军(PLA)有联系,拥有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地产,让它能见到通过运河的军事和商业运输,并且这个战略检查点,有可能用作为一个临时区域,在未来控制过河的交通。
中国的政治战略影响主要是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在这里,中国主要集中于运用经济和外交杠杆,取得那些仍然承认台湾是中国政府的国家的外交承认。在仍然承认台湾的剩余23国家中,有11个在这一地区。到目前为止,哥斯大黎加是唯一在2007年改变结盟的国家,并已因此获得奖励:胡锦涛在2008年访问哥斯大黎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捐赠的一个新足球场奠基。
谁获得利益?
中国与拉美的关系并不是所有合作伙伴双赢的关系。截至2005年,拉美国家与中国贸易盈余关系已被扭转。如今,中国对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出口中,93%是制成品(25%的纺织品和成衣,44%机器和设备)。对大多数发展自己地方产业的先进拉美经济体,这是负面影响,并开始制造问题。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的第三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特别受到影响,主要有两个原因:它与美国经济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和墨西哥之间的出口重叠。在墨西哥的20个主要出口行业中,有12个与中国公开竞争。这不仅降低了墨西哥向中国的出口率,使其只有其总出口的3%左右,而且也影响了其与美国的贸易关系。2003年,中国取代墨西哥,成为对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国。随著同中国贸易的280亿美元的赤字,也难怪,墨西哥政府希望重新检讨贸易协定。一位墨西哥政府官员抱怨说,“墨西哥进口每30美元的中国商品,只有1美元的墨西哥商品出口到中国。”
中美洲纺织工业也碰到同样的事情,中国纺织品的出口目前正在窒息中美洲纺织业。
与拉美最大经济体关系紧张的另一个例子,是同阿根廷的关系。阿根廷出口到中国的大豆,占其全部进口大豆的23%。中国已暂停200多万吨豆油的订单,其中一部分在运输途中,因为阿根廷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鞋征税,作为保护当地生产者的一项措施。在2009年,阿根廷与中国的商业贸易赤字达到12亿美元,而且2010年的头两个月,已经达到6亿美元。阿根廷政府不愿意让它增加。当列强的“商业权利”受到不知天高地厚的新兴国家的影响时,中国的反应同其他帝国主义列强并无不同。
基本上,拉美各国政府发现中国投资有两个问题:1)其主要目的是为中国发展的需要服务,促进原材料出口,往往对投资专案的重要部分施加要求,要求在中国处理那些材料和服务,2)他们已经发现,中国在该地区的直接外国投资的水准并不像看起来那样高,官方数字中的多半去了避税天堂。
显然,拉美与中国的贸易促进了该地区商品出口部门的繁荣,如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和委内瑞拉,同时,由于中国商品的扩张竞争,拉丁美洲制造业部门受到严重的挫伤。在有大型制造业和有限的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国家和地区,如墨西哥和中美洲,这种情况尤其糟糕。
中国:美国后院的新孩子
中国是否要替换该地区的老大美国?这远非实情。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明确表明,其主要的关注是不破坏中美关系,从战略角度和经济角度考虑,这个关系都最为重要。最多,中共愿意占据美国可能留下的空间。最强的拉美经济体一直在试图从中国政策引起的权力三角中获利,碰著不同的运气。
中国小心不越过美国,这个担心也影响到它同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尤其是同古巴的关系。中国与委内瑞拉签署了军事协定,但这不应被看作是对玻利瓦尔省政权的完全支持。即使中国已经与委内瑞拉签署了广泛的军事合作协定,但它这样做是不情愿的,受到其石油需要的逼迫。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不愿意填补委内瑞拉在政治和军事上与美国关系恶化而造成的间隙。委内瑞拉政府对一些中国公司,比如中石油的运作已经感到不快,这个事实表明,两国之间的关系并非没有矛盾。
与委内瑞拉相比,它与古巴的关系略有不同。尽管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务实的,但还是有一些意识形态因素在起作用。经济关系更密切,在古巴的贸易合作伙伴中,中国排在西班牙前面,仅次于委内瑞拉。在提升古巴防空系统方面,中国也扮演了关键角色,它还经常交换访问高级中国军事代表团。古巴还向中国提供战略物资和农产品。除了糖,古巴也有近海石油和世界上已探明的最大镍矿储量。2005年1月,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巨头中石化公司与古巴国营公司古巴石油(Cupet)签署了一项共同在岛内生产石油的协议。然而,双方的关系也不是没有问题的。古巴镍矿(Cubaniquel)与中国五矿(MinMetals)签署了一个5亿美元的合资开发协议,要在古巴东部,每年生产68000吨的镍铁矿,这个协议突然被取消,转而特许给委内瑞拉。
结论
中国和拉丁美洲间的关系,在未来将如何的发展,这是一个猜测的问题,虽然某些趋势已经明确。
中国并没有意愿损害它与美国的经济政治战略关系。与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古巴政府的关系主要限于商业协议,已被证明只是利益性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拉丁美洲之间的关系,由于前者的经济潜力和后者的有限经济,是不平等的合作伙伴。这是同那些新兴经济体冲突不断的一个根源,如墨西哥和阿根廷,它们有计划发展一个独立的行业,对中国出口设置障碍,捍卫本国制造商。
另一个与中国投资产生冲突的根源是,中国的直接投资寻求高水准的回报,却无视社会,劳工或环境条件。这已经在厄瓜多尔,秘鲁,委内瑞拉和阿根廷制造了同当地居民的冲突。
2005年以来,中国在拉丁美洲能源和商品部门的投资大事记:
2005年1月:中国石油和天然气巨头中石化公司与古巴国营公司古巴石油(Cupet)签署在加勒比岛国合作生产石油的协议。中国国有企业中国五金矿投资5亿美元,合资在古巴东部每年生产68,000吨的镍铁。
2005年2月:中国五金矿集团与智利国家铜公司(Codelco)签署了一项协定,初期投资5.5亿美元,最终可能达到20亿美元的投资,做合资开发。
2005年9月
-中国的胜利国际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国营玻利维亚国家石油公司(Yacimientos Petroliferos Fiscales Bolivianos)签署了框架协议,在40年期间,向玻利维亚的陆上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投资15亿美元。
-中国为首的安第斯石油财团,其中包括中国石油公司和中石化集团,用14.2亿美元购买加拿大的加拿大能源公司在厄瓜多尔的石油和管道资产。
2007年6月:总部设在加拿大的公司说,按照现金8.4亿加拿大元(7.92亿美元)的友好协定,秘鲁铜业公司同意由国有的中国铝业公司收购。
2009年5月:中国开发银行宣布,将提供100亿美元的贷款给国有的巴西石油公司,作为交换,中国可获得在未来10年的石油供应保证。
2009年7月:中国同欧佩克成员国南美的厄瓜多尔达成了一个1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的计划。
2009年9月:委内瑞拉与中国签署了三年的160亿美元的投资协定,在欧佩克成员国的奥里诺科河地带,每天提取几十万桶的石油产量。
2009年10月:中国钢铁和铁矿石宝钢集团拟支付10亿英镑(约合16亿美元),购买在巴西的英美资源集团的巨大米纳斯里约热内卢铁矿山的百分之三十股份。
2010年3月:中海油用31亿美元购买了阿根廷的Bridas控股公司的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佛吉尼亚•德•拉•斯俄伽是法国新反资本主义党(NPA, New Anti-Capitalist Party of France)全国领导层成员和国际委员会。
卫众译自2010年6月《国际观点》第425期
注释
[1] 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中国援助和政府赞助的投资活动,提交给国会议员和委员会的(美国)国会报告,汤玛斯·卢姆,2009年11月25。
[2]拉丁商业纪事报,中国在拉丁美洲挖美国的墙脚,星期一,2007年6月4日。
[3]华尔街日报 ,2009年5月18日。
[4]国家报[阿根廷] ,2009年3月31日。
[5]全国日报[哥斯大黎加],2009年3月31日
[6]新华社,2009年5月22日。